3问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22.10.2014  11:51

红塔集团现代化生产线 记者 黄喆春 摄

元谋蔬菜产业 记者 杨峥 摄

A

有哪些优点?

一体化发展模式首先能在充分兼顾各地利益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分工和协同,避免恶性竞争,产生集聚和累积效益,实现多赢的效果。其次,各地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进行合作,通过区域要素流动实行互补,最大限度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形成产业分工,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合理化,以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各地共同发展。再次,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导,政府推动为辅助,通过“无形的手”自发调节资源分配和商品供求,共同推动市场一体化进程。此外,把整个区域作为一个大系统,全面创新和完善协调机制、制度和组织,形成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经济发展的区域整体性。

B

受哪些制约?

一是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力不够强。目前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能量还略显不足,致使整个城市经济圈发展的动力不足,带动城市经济圈发展的动力源尚未真正形成。

二是区域内产业未形成功能互补的格局。滇中城市经济圈内各州市产业结构趋同,一些产业如烟草及配套、建材、轻工等,几乎各地都有,客观上存在同业竞争,互补性差。

三是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行政区划的制约。目前滇中城市经济圈内部生产要素市场不健全、省级推进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没有实现常态化、各州市政策上不衔接等,妨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各州市在积极寻求与外部合作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在发展战略上缺乏统一协调性,在功能定位上缺乏通盘考虑,形成产业分工特别是制造业分工难度大。

五是交通互联互通仍有待加强。目前,滇中地区的铁路和高速公路都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放射网络,曲靖、玉溪、楚雄之间的横向连接交通严重滞后,人流、物流都需要到昆明中转,增加了昆明交通的拥堵,也制约了其他城市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形成,县乡公路大多以行政区界线修建,相邻行政区之间多断头路,大大降低滇中地区整体通达水平。

C

有哪些转变?

一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打破行政区划藩篱,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按照主体功能区划,统筹考虑资源分布、环境容量、生态安全格局,根据产业特点促进合理布局,形成“一核(两区)、双廊”的产业布局。一核(两区)即昆明主城区和产业聚集区。双廊即东西产业走廊和南北产业走廊。东西产业走廊重点打造高原特色农业、能源、有色和黑色金属精深加工、汽车和机械制造、石化、生物制药、现代物流业等;南北产业走廊重点打造以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信息技术、卷烟、轻工、有色金属、磷化工、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物流、生态环保、总部经济等。

二是推动烟草、冶金深加工和石油化工产业、钢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及高原特色农业7大重点产业的发展。要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施烟叶“2212”战略和卷烟“5422”品牌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烟草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烟草配套产业发展;积极利用再生资源和境外资源,做强铜、锡、铝深加工产业,做大钛、硅等后发优势产业,做精锗、铟、铂族金属等潜在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石化中下游深加工,着重发展精细磷化工,稳步发展新型煤化工;控制钢铁总量,调整品种,建成以高性能工程结构钢材产品为主的面向全省和周边地区的重要钢铁工业基地;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滇中城市经济圈产业优化升级重要抓手,重点培育现代生物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发展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文化旅游、民族演艺、体育、休闲娱乐、节庆会展、珠宝玉石、茶文化、民族民间工艺品等10大特色主导文化产业,加快昆明5大旅游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期货、信息咨询、科技服务、大数据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滇中城市经济圈工业、农业的服务能力;围绕优势特色产品,推进产业连片开发,着力打造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基地,壮大一批优势特色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三是积极发展园区经济。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鼓励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发展跨州市工业园区,促进园区间形成产业分工协作;通过集群联盟、集成创新、集聚效应的整体综合功能集聚,推进工业集群化和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和生态化。加快建设培育形成8个国家级工业园、37个省级工业园区,实施园区发展“千百亿工程”,打造滇中10个以上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20个以上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园区。

四是建设区域创新高地。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培育,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取得并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养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记者 谭晶纯 朱毅 张锐 李莎 李继洪 (春城晚报)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