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政区划界线 培育滇中经济引擎

22.10.2014  09:03

近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出炉,这个编制工作历时5年多的总体规划有何亮点?滇中城市经济圈对我省未来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带动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避免滇中地区各城市产业的同质化发展,如何打破圈内各州市(县、区)的行政壁垒? 请看本报记者对省发改委主任王喜良的专访—— 打破行政区划界线 培育滇中经济引擎

 

昆明远眺 记者 张彤 摄

省域经济的增长点、全国18个重点开发区之一、全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身负以上定位和目标,肩扛如此重任和担当,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大潮汹涌澎湃的背景下,包括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北部在内的滇中地区被国家赋予了厚望。

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努力将滇中城市经济圈培育成为全省加快发展的引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核心区域和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西部区域经济中心、支撑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省九次党代会提出,“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将滇中培育成为全省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集中分布的地点,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对经济区域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城市的集群,被称为“城市经济圈”。作为我省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2012年,滇中城市经济圈以占全省29%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省44.06%的人口和65.56%的生产总值,其发展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全省跨越发展,更事关我省在全国区域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然而,滇中城市各自为政的发展已使滇池盆地不堪重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断下降,迫切需要打破以行政区划为界线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更宽的视角和更广的空间谋划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为落实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部署,刚刚出台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借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辅之以政府的“保障措施、保障能力和政策支撑”作用,着力冲破行政区划的边界束缚,通过经济圈内城市之间的战略协作,形成优势互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共同发展和扩散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