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应在户口迁移上寻突破 建数据库管理“新市民”

25.10.2014  12:30

  24日,主题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省政协民生论坛及对口协商会在昆明举行。

  省政协主席罗正富,副省长张祖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白成亮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倪慧芳主持会议;省政协副主席王承才、秘书长车志敏出席会议。

  罗正富指出,本次专题论坛和对口协商会是我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一次具体实践。为保证论坛和对口协商会质量,会前省政协办公厅、社法委等部门进行了深入研究,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对策建议紧扣实际、紧贴群众和基层所盼,对推动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罗正富强调,专门委员会对口协商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层次,是人民政协的一个重要协商平台。省政协要进一步抓好协商工作,精心确定协商议题,扎实做好协商筹备工作,推进协商成果转化,努力提高协商实效。

  张祖林在讲话中就全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抓好统筹协调和政策落实,努力实现对农业转移人口从多方限制到善待服务、从制度性隔离到制度性接纳转变;要加快机制体制创新,健全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措施;要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健康推进;要继续强化宣传发动和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支持、理解、参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良好氛围。省级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国家相关部委汇报衔接,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推动全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10位省级民主党派、州(市)及省直有关部门同志在论坛中作大会发言。8位委员、党派和基层代表在协商会中围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坦诚建言,并与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等10个省级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深入协商交流。(记者 张潇予 瞿姝宁 宋金艳)

   会场声音

   云南省社科联主席范建华:

   他们不能永远打着“农民工”烙印

  “城镇化是个动态过程,不是‘村庄’变‘楼盘’,‘农民’变‘市民’,甚或‘市民’变‘贫民’。”范建华表示,当前,我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但同时存在许多弊端,如何有效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城镇化道路?如何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前提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稳定和谐发展?是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必须回答的问题。不能为剥夺农民土地,以城镇化名义把一个地方抹平,然后盖成一个楼盘让农民住在高楼中就完事,要让其能生产,能就业,有生活来源。

  范建华认为,在“农转城”的过程中,不应标注此人为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市民就是市民,没有转移前与转移后之分,不能给农民工永远打上“农民工”的烙印,这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云南省楚雄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九三学社社员钟学龙:

   农民工入城购房

   建议每户给予10万优惠资金支持

  钟学龙建议,我省应当全面实行农民工进城住房体制建设和改革,实行购房补贴、贷款贴息、住房公积金、股份购房等制度建设。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入城购房难问题,量身定做有利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住房政策体系,多渠道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特别要研究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和公租房体系的具体政策。他建议,对每户愿意进城农民工实行10万元优惠资金支持。

  为进一步帮农民工融入城市,钟学龙还建议,应利用滇中城际高铁和超级高速路网附近周边形成的地际优势发展新市民社区,控制房价在2000~3000元/平方米。并建议取消带有歧视性的“农民工”这一称呼,对农民工统一规范地改称为新工人、新市民或迁居工作者,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