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保护实现网格化管理
本报讯(记者 庄俊华 管弦) “洱海流域保护网格化管理责任制从今年3月启动以来,州级挂钩领导率先垂范,大理市、洱源县和州级挂钩部门、流域各乡镇、办事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近日,大理州洱海流域保护局局长段彪向记者介绍,“要通过打好洱海流域保护治理的人民战争,使流域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洱海水质稳步提升。”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洱海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大理州委、州政府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落实新要求,强化全民参与,创新体制机制,启动了洱海保护的精细化管理。洱海流域保护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实行“党政同责、属地为主、部门挂钩、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将洱海保护治理责任全方位细化分解到全流域16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167个村委会和33个社区、29条重点入湖河流的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入湖河道、沟渠、村庄、农田、道路、湿地、库塘为管理对象,以流域乡镇(办事处)、村委会行政辖区为单元格,建立了州级领导挂钩乡镇,州级部门挂钩村委会,县市领导为河长,流域乡镇(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为段长,村委会(社区)总支书记(主任)为片长,村民小组长及“三员”(河道管理员、滩地协管员、垃圾收集员)为管理员,挂钩部门为协管单位的五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
洱海流域保护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实施以来,州级挂钩领导高度重视并多次深入挂钩乡镇检查调研指导,州级挂钩部门深入挂钩村委会,帮助制定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参与挂钩村的责任制落实工作。大理市开展了以双廊、挖色、才村、桃源、金梭岛等区域和环洱海、主要入湖河道沿线客栈、餐馆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宅基地专项整治。洱源县开展了以右所镇西湖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发动53.6万人次,动用挖掘机、清运车等24023台次,清理河沟262.3公里,收集清运处置生活垃圾7.92万吨,收集处理畜禽粪便6.59万吨,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使洱海的水更干净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