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管好守住“云南粮仓”

09.12.2014  11:45

 

  本报美编 张维麟 画

   核心阅读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云南粮食安全问题,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夯实高原粮仓,狠抓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安全工作。粮食生产实现11年连续增产,今年有望实现12年连续增产。粮食稳定增产不仅为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缓解全国粮食安全压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从粮食流通角度来看,目前云南省已由原来的“产销基本平衡”转变为口粮缺口逐年增大的地区。立足长远,推动云南粮食流通千亿产业发展还需要主动作为。

   现实

   粮食流通产业面临挑战

  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增加、旅游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加。记者从省粮食局了解到,当前云南粮食流通千亿产业面临多个方面的挑战。

  粮食消费需求呈现刚性增长。云南人口自然增长率目前高于全国约1.3个千分点,口粮消费随着人口的增加逐渐增长;作为旅游大省,旅游人口粮食消费逐年增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省工业用粮、饲料用粮逐年增长;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粮食的需求,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对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的粮食需求日渐强烈。

  粮食结构性缺口逐渐扩大。近几年云南省粮食产销自给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粮食缺口加大。据省粮食局供需平衡调查显示,去年全省谷物自给率、口粮自给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云南省除了以薯类为主的其他粮食作物能够满足消费以外,其余品种均需要从省外大量调入,尤其以稻谷为主的口粮结构性缺口大。

  粮食流通体系不全。粮食流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国有粮食企业购销没有完全摆脱“收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模式,全省粮食供应应急平价网点仅有542个,与国家保供稳价的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北粮南运”和连接中南半岛粮食主产国的粮食物流通道尚未建立;地方储备粮规模较小、布局及品种结构不尽合理。近年来,受“稻强米弱”形势影响,云南省地方粮食储备出现轮换困难,亏损严重,粮油工业发展滞后、技术含量低、知名品牌少、应急加工能力脆弱,全省粮食加工转化率仅为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粮食流通基础不牢。云南省的地方粮库大都是上个世纪70—90年代初建设的,多数粮食仓库老化陈旧、仓储设施不全、功能不完善,安全储粮隐患突出。全省现有粮食仓容符合现代储粮技术规范标准的仅占总仓容的19.3%;需要拆除重建的占28.5%;需维修改造和功能提升的占48.7%;一般维修仓容占3.5%。同时,全省粮食物流节点建设滞后,流通网络体系不健全,仅有粮食铁路专用线20公里,现代粮食物流散装、散运、散卸、散存能力较低。

  粮食流通产业不强。云南省粮食流通产业化特别是工业化发展滞后,产业集中程度低,缺乏带动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省内粮油产品市场被国外、省外大型粮油企业集团抢占,而本地数量众多的小微粮油企业生存发展困难。

  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云南省绝大多数农民缺乏科学储粮知识和方法,认为虫蚀鼠耗霉变难免,加之一部分地方粮食加工技术落后,在加工环节粮食损失浪费也很大。目前,全国每年粮食在收割、晒干、运输、储藏保管、加工等产后工序中的损失占总产量的10%左右,而云南农村粮食产后损失数量要高于全国10%的标准,粮食产后损失浪费问题比较突出。

   发力

   抓住机遇顺势发展

  云南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红跃认为,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云南桥头堡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云南“高原粮仓”、建设“产业强省”,为云南粮食流通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意见》(云政发[2014]30号),对全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当前粮食部门应该紧紧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加快推进云南粮食流通千亿产业发展。

  马红跃表示,云南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应该着力构建现代粮油加工体系、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粮食流通市场监管体系和粮食安全分级负责制体系“六大体系”。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精深加工工艺技术成果,快速提高粮油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打通融入国家“北粮南运”粮食专线西部主通道的连接,建设面向中南半岛粮食物流大通道,大力推进粮食流通“四散化”。在有条件的州、市、县、区和主产区、边境口岸重点建设集收购、仓储、加工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物流配送、质检、信息等为一体的粮油产业中心。推进粮食流通管理体制、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粮食行政管理机制和粮食储备管理机制等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粮食交易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粮食收购市场为主体,区域粮食交易市场为骨干,网络电子交易为平台,粮食产销协作为纽带,粮食现货、期货交易市场稳步发展的市场格局。

  同时,通过实施粮安工程、放心粮油工程、主食产业化工程“三大工程”,建立健全省、州、市、县、区粮油检验监测机构,形成以省质检中心为核心,州、市检测机构为骨干,企业检化点为补充的全覆盖无盲区的全省粮油质监体系。持续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减少粮农产后损失。围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开发和高原粮仓建设,实施“放心粮油”工程,通过3—5年的努力,全省大中城市每个社区有1户放心粮油销售店,实现覆盖率达到80%以上。以开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粮油集中供应为契机,结合云南各州市和各民族消费习惯,大力推广主食产业化示范工程,高起点高质量建设云南粮食产业“主食厨房”。

  园区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省粮食局调研结果认为,应抓住云南“桥头堡”战略和国家“北粮南运”通道建设机遇,以昆明为中心,区域性城市为骨干,边境口岸城市为补充,加大物流节点园区建设,提高粮食运输效率,加快流通速度,减少物流成本,推动粮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重点加快推进昆明黄龙山、昆明金马、晋宁青山三大粮食产业(主食、物流、加工)园区建设,形成集中转、储备、成品粮应急低温储备仓、粮食交易、物流、配送、加工、电子交易、科技研发的省级粮食产业园区。

  “守住粮食收购底线,确保种粮卖得出。守住粮食销售底线,确保吃粮买得到。守住粮食储备底线,确保买得进、存得好、卖得出。守住粮食质量底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马红跃强调,发展云南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动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对于发展云南粮食经济、提高云南粮食行业市场竞争力、确保云南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更需持续发力。(完)(记者 胡晓蓉)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