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完善养老机制昆明市民政局推进事业改革

30.03.2016  10:19

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部门,民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昆明市民政局在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推动昆明改革发展座谈会精神上,围绕“七大体系”、“五化标准”和“三个中心”建设,突出重点,创新突破,成效明显。3月29日,昆明市民政局局长张正平向记者介绍了昆明市民政局在落实推动昆明改革发展座谈会精神方面的具体工作措施。

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完善民政工作建设

张正平介绍,昆明市提出在2018年全面脱贫致富,其中最为艰巨的任务在于22万建档立卡的人口脱贫问题。“目前在这22万人当中,有3万9千人已领上低保。”张正平表示。昆明市民政局通过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围绕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推进社会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区治理、行政区划调整、防灾减灾救灾、退役军人安置和慈善事业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完成改革任务42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促进民政事业发展。

在提升社会救助水平上,昆明市民政局将重点放在了加强社会救助与扶贫制度的衔接上,强化农村低保对象认定与建档立卡户识别的衔接,做到精准救助,精准扶贫,应扶尽扶、应退尽退。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纳入低保范围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科学合理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两线合一”。

培育迁徙性养老机制用活昆明养老资源

张正平介绍,居民养老是受关注较高的民生问题之一,民政局在居家养老和政府保障工作、社会化养老方面多方位行动,鼓励社会化养老、发展养老产业。“我们鼓励培育迁徙性养老,这样既把昆明的环境、气候优势展现出来,同时也能发展昆明的产业和经济。”张正平说,昆明市委、市政府颁布了相关政策,为迁徙性养老提供政策支持。“希望老年人能像红嘴鸥一样,在秋冬来昆明养老,随着气候的变化迁徙。”针对老年人在康体、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张正平表示,迁徙性养老也需要中高端养老产业的发展完善。

针对目前昆明拥有的丰富优质养老资源,张正平认为,对优质养老资源进行改扩建,对激活昆明养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昆明市民政局也鼓励优质民间资源加入养老行业。张正平表示,“养老产业的发展是从无到有的,对于社会机构兴办养老机构我们将给予支持。

此外,昆明市民政局还着手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便居家养老,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活动的场所,“2015年,我们昆明全市已建成183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为老服务上,还通过高科技手段,以“居家宝”、GPS等助老信息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完善社会治理鼓励社会组织发展

在完善社会治理上,昆明市民政局通过社会组织来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如今昆明市已在家政服务、外送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工作,但目前昆明拥有社会组织七千多家,在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品质上还有待提高。“社会组织发展的好,能发挥更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因此昆明市民政局在提高社会组织发挥其功效方面采取多重引导措施,降低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在成立社会组织的条件门槛上给予优惠;引导社会组织上以街道和社区提供服务;激活社会组织的作用,把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上作为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式之一,将发展空间留给社会组织。

最后,张正平表示,昆明市民政局将继续加快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广大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福祉,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昆明市改革发展座谈会精神,准确定位,勇于担当,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