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楚雄倾力打造“野生菌王国”

17.04.2015  16:35

新闻发布会现场。

云南网讯(记者 曹璐 王玮 邢路扬)4月17日上午,“魅力彩云南 特色云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绿色云菌篇”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孙贇在会上发布,楚雄州将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倾力打造“野生菌王国”,力争到2020年野生菌产业产值达40亿元。

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成优势

孙贇在发布会上介绍,楚雄州林业用地面积3255.4万亩,森林覆盖率62.48%,是云南省主要的林区之一。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众多野生菌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使楚雄州成为了云南省乃至全国野生菌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据调查,楚雄州有大型真菌540多种,其中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300多种,约占全国野生菌种类的40%、云南省的50%左右。有“蘑菇之王”美誉的松茸、“真菌女皇”之称的竹荪、“地下钻石”美称的块菌,还有牛肝菌、香菌、木耳、鸡枞、干巴菌、羊肚菌等众多的珍贵野生菌。

2014年,楚雄州共采集野生菌2.16万吨,其中:松茸1094吨,牛肝菌9606吨,块菌48吨,干巴菌484吨,鸡枞1579吨,木耳209吨,香菌257吨,其它杂菌8507吨。全州野生菌产量约占云南省野生菌产量的五分之一。楚雄州野生菌具有菇体肥大、菇帽肥厚、结构紧密、色泽鲜艳、出产期长、口味口感好等特点,且均出产于远离城镇的山区林地, 交通闭塞,工业很少, 农业不发达, 生产中不使用化肥、农药,没有污染,属于天然有机绿色产品。

近年来,楚雄州大力发展野生菌产业,已建立野生菌加工出口企业34家,2014年实现工业产值10.8亿元。2014年,楚雄州野生菌采集和加工总产值达20亿元,已经成为云南野生菌生产、交易、加工、出口的主要基地。

  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孙贇做发布。

加强森林保护推广封山育菌

孙贇在发布会上介绍,楚雄州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坚持野生菌产业发展与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相结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认真开展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防治,大力发展农村能源,降低森林消耗,最大限度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通过保护森林资源,有效保护了野生菌的生长环境,培育了野生菌资源。

同时,通过封山育菌的野生菌培育模式,有效解决了野生菌的产权问题和掠夺式采摘问题。从1993年以来,已推广野生菌封山保育150万亩,野生菌产量由2000年的0.6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2.16万吨,增长了2.6倍,松茸产量由2000年的160吨增加到2014年的1094吨,增长了5.8倍,块菌由2000年的6吨增加到2014年的48吨,增长了7倍。经过推广封山育菌,使野生菌由无序采摘向有序采摘转变,由掠夺式采摘向科学采摘转变,使楚雄野生菌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野生菌产业逐年壮大,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力争到2020年野生菌产业产值达40亿

野生菌产业已经成为楚雄州最具地方特色、最有比较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孙贇表示,今后,楚雄州要大力推广以承包经营、封山育菌、科学采集和规范化采收为主的野生菌保育技术,每年推广10至20万亩,到2020年保育面积达250万亩以上;要大力培植野生菌加工企业,加大野生菌深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改变“大资源,小产业”的现状,促进野生菌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强野生菌可持续利用、生态促繁、保鲜加工、以及野生菌调味品、保健品、药品等新产品的研发。力争到2020年楚雄州野生菌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左右,把楚雄州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野生菌生产、交易、加工、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