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清 春城绿 昆明蓝 把好山好水守护好

20.01.2020  10:21

春运开启,昆明南站人来人往。

乘客们从站前广场放眼望去,白龙潭山上,一株株华山松、滇油杉、雪松为冬日的昆明添了一抹灵动。

而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当时正在建设中的昆明南站时,白龙潭山还是一座灰扑扑的“石头山”。这片108亩的面山的“涅槃记”,正是昆明牢记总书记的深切嘱托,以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作出的重要指示。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言犹在耳。5年来,昆明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每一步前行都不忘排头兵的使命与担当。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昆明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2019年1月至11月,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水质状况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

2019年,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空气质量优级天数和优良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截至2019年9月30日,完成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域72个关停矿山治理修复4300多亩……

滇池清、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让昆明市民尽享生态红利,在实践中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最为生动的现实。

从劣Ⅴ类上升到Ⅳ类

一湖清水正归来

2015年8月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连元到昆任职后的第一次调研就是滇池治理工作。在盘龙江入湖口,程连元特意灌了一瓶滇池水,并要求环保部门检测后把指标贴在瓶身上。“这是我到昆明工作后灌的第一瓶滇池水,要把它搁在办公室,天天看着它。以后再灌一瓶,对照水质看滇池的变化。”程连元说。

之后连续几年,每年调研滇池治理工作时,程连元都会灌一瓶滇池水。

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官。中央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后,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全市河长制工作的目标任务。2017年4月起,程连元多了一个“新头衔”——“昆明市市级总河长”,并担任盘龙江河长;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也多了一个“新称呼”——“昆明市市级副总河长”,并担任洛龙河河长。不仅如此,其余34名市级领导也全部上阵,分别担任全市各个重点河湖的市级河长。

为了形成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治水大格局,此后,昆明出台了河长制“升级版”——全面深化河长制,体系上形成市、县、乡、村、村小组“四级河长五级治理”。每年,36位市级河长、349位县级河长均对责任河道及区域进行巡查,河长制督察组逐步对各地河长制落实情况进行督察调研。

在“全民治水”理念的号召下,昆明又出台了《“春城志愿行  滇池明珠清”昆明“滇池卫士”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招募百名“市民河长”,组织千支“爱湖志愿服务队”,发动万名“滇池卫士”,号召一批“滇池驴友”,形成了比“五级河长”更为庞大的“民间河长”队伍。

治水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深谙其道的昆明积极探索建立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滇池流域34条河道及支流沟渠全面实行生态补偿;编制了“一河一策”整治方案,采取河岸截污、河内清淤、生态修复、清水补给等措施,实施了35条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沟渠综合整治。

2019年11月21日上午,程连元率队调研滇池治理工作暨巡查盘龙江。和前几年一样,在盘龙江入湖口,程连元又灌了一瓶滇池水,并要求检测后把指标贴在瓶身上。

至此,程连元连续5年灌了5瓶滇池水,滇池水质也已从2014年的劣Ⅴ类好转为Ⅳ类。

2015年至2019年滇池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呈现明显下降,滇池水质已明显改善,并持续向好。

如今,滇池给昆明市民的最大感受就是:湖水一天比一天清澈,点点渔帆随风而动,美丽动人,环湖湿地公园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了。茶余饭后去附近的河边遛个弯、节假日带着家中老人和孩子去滇池边的湿地公园走一走,已成为近年来昆明人最时尚、最热门的休闲活动之一。

数据也印证了市民的感受:滇池全湖水质2016年首次由劣Ⅴ类上升为Ⅴ类;2019年1月至11月保持Ⅳ类,水质状况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

有目共睹,尽管滇池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滇池治理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滇池这颗历史悠久的“高原明珠”正逐渐绽放出往日的光彩,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标志性成果。

从濯濯童山到满目苍翠

一城风光半城绿

这几年春节坐飞机回昆明最明显的感受是,滇池周边的山体不再是以前的灰白色山体或裸露的红土地,而是变得越来越绿了。”在西班牙留学的昆明姑娘杨开缔说。

曾经,昆明部分区域也因采石、采砂、采矿、取土及砖瓦窑采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及城市整体景观,影响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2007年,昆明启动滇池流域“五采区”生态修复工作。而修复治理成本高、部分属地政府财政资金缺口大,是昆明进行滇池流域“五采区”矿山关停及生态恢复工作的首要“拦路虎”。

为此,昆明探索出一套实现多赢的“绿色疗法”,出台了多个治理意见,要求涉及“五采区”整治的各相关政府部门主导规划,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并对辖区内“五采区”进行确权,以保障企业利益。在逐步修复治理中,滇池流域面山范围内的344个采点,经全面盘点后,按照植被修复项目连片规划管理原则整合为33个采区,实施植被修复及郊野森林公园建设,并由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督办推进。

随着保障、鼓励性政策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五采区”生态修复这项绿色事业中。

长虫山“五采区”是“政府主导规划,企业(社会投资人)参与,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典型范本,也是通过市场化方式以郊野公园建设配套进行植被修复的6个片区之一。

2009年,民营企业家赵妙发退出高速公路建设领域,通过招投标方式竞拍,作为社会资本进入长虫山植被修复暨郊野公园建设工程项目。这个决定“惊呆了”周边的合作伙伴、亲朋,因为赵妙发本就是靠着开采石场发家的。很多人质疑:投资那么多,风险那么大,可回本太慢,是否值得?

从小在长虫山脚下长大的赵妙发决心将记忆中的长虫山还原给子孙后代,除了“感情账”,他也算准了其中的经济账、生态账、公益账。“这片山体要是作为采石场继续开采,终会有开采竭尽的一天,如做生态修复,可一边做苗圃一边做生态修复,虽然短期内获得的经济效益不如开采石场,但把眼光放到10年、20年,生态修复所产生的绿色效益后劲很足。

十多年过去了,曾经“伤痕斑斑”的长虫山“五采区”经过“补肉植发”正一天天焕发着绿意。在“北走蜿蜒”的宽坝下,赵妙发站在一百多万株红牛筋木小苗前,憧憬着未来。不仅仅是红牛筋木,长虫山“五采区”还育有滇油杉、滇合欢、青冈栎等本土树苗。等长到一定规格,这些苗木就会按照绿化规划,被移栽到长虫山“五采区”相应位置。

不仅是长虫山,石盆寺“五采区”也是生态修复的成功范例。这里曾是昆明主城区西部最大的石料采区之一,现已引入上海科化足球训练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以足球为主题的运动休闲公园,成为“五采区”整治的样本。

201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2007年关停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以关停整治和生态恢复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治理行动,全面关停禁采区内所有采石采砂采矿点,并对采空区及水土流失、破碎山体等区域进行全面治理恢复。2018年,昆明进一步明确“五采区”生态修复分为生态涵养型、景观休憩型、开发利用型、保留开采型共4种。这为“五采区”究竟该如何进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的资金从哪里来、修复治理成本高、后续巩固维系难等问题的破解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昆明已完成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域72个关停矿山治理修复4300多亩。如今站在滇池边远眺,面山植被逐步得以恢复,已是满眼绿色。

此外,作为一座“森林城市”,昆明城区绿化也越来越美。北京路的月季大道、圆通街的樱花路、教场路的蓝花楹、大观河畔的金色滇朴……四时花开不断的春城,每一天都有别致的美。

5年来,昆明对城区主干道不断进行园林绿化类整治提升,在中央绿化带增加绿植,适时在道路节点增加绿化景观造景、摆花等,此外,结合昆明春城花都定位,新增部分小游园等。滇池畔的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今已升级为西山森林公园;金殿,也是昆明主城区内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九成面积都是森林,生活着多种珍贵的野生动植物;金殿的茶花尤是一绝,其中一株名叫“蝶翅”,已有五六百年历史……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14%,绿化造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多年来稳步增长。

青山绿树,描绘出一幅动人的“春城绿”画卷。

从黄尘漫天到碧空如洗

一片蓝天空气新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省外显得弥足珍贵的良好生态,只是昆明人尽情享受的日常。不管外省的网友是吐槽雾霾,还是为难得一见的蓝天庆祝,都能引发昆明人朋友圈的一场“蓝天摄影大赛”。

来昆的省外游客,往往会惊艳于这样的好天气。“你们昆明的天气都这么好吗?”遇到这样的问题,昆明人常会自毫地点头。这背后满满都是昆明人的自豪与炫耀——这座城市,一年四季阳光明媚、碧空如洗、白云悠悠……

一直以来,昆明的空气质量在全国居于前列,但昆明没有自满,而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细化的管理,将治理对准最突出的问题。根据分析,昆明的空气污染中扬尘占了大头,其中又以工地扬尘为主要污染源。

问题就是导向,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加强联动,通过联合执法、区域执法等执法新机制,重点针对扬尘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

在工地扬尘治理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所承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你们觉得履职到位了没有?

这段“辣味”十足的对话,出现在2018年2月11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不力质询会议上。

质询会议最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相关负责人深刻自省,对于下一步工作,他们知道必须真抓实干,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效,才能给市民、给监督部门交出满意的答卷。

人大质询只是昆明严格监管的一个缩影,而严管也迎来了成果——2019年,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未出现重度污染天气,空气质量各污染物年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3.45,同比下降6.5%(空气质量评价中综合污染指数越低越好),空气质量稳中向好,空气质量优级天数和优良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而在距离昆明主城区几十公里的昆钢产区,刮起“绿色旋风”——昆钢本部搬迁有条不紊地进行,老厂区将变身“工业遗址+文化旅游+大健康”基地,实现钢铁生产制造商向生产服务商转变,带动昆钢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昆焦转型项目也提上日程,今后的昆钢将走上现代物流引领带动高原特色农业、生态保护、精准扶贫和产城融合的产业发展路子。

在保护绿色的同时,昆明也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发展观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成为昆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在此过程中,结出了一个个“绿色”之果:高新区成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经开区成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呈贡信息产业园成为全省唯一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特色的信息产业专业园区,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我国首批绿色工厂名单……

放眼昆明市,一幕幕绿色转型场景正生动展现着昆明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优势产能,做好“加减乘法”,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绿色含量”。

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昆明将再上征程,在实践中继续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到实处,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着力打造蓝天永驻、碧水长流、绿润昆明、花香满城的世界春城花都,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昆明日报 记者董宇虹  李双双  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