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立足实战 点线结合 努力构建适宜云县特点的治安防控体系
近年来,临沧市云县公安局准确把握全县社会治安局势,深入思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主抓什么、强化什么、创新什么”等关键问题,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为深化平安云县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明显提升。
一、云县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党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云县在全市交通要道和进出临沧北大门这一区位特点,以市局党委确定云县作为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单位的契机,紧紧围绕打造平安环境、服务经济发展这一主线,提出了“以城区为重点,带动两线,延伸至各乡镇”的“三层”治安防控网的基本思路。即:明确城区是重点,实行“8+3”(即将城区合理划分为8个单元,确定政府行政中心、客运站、三江半岛小区为3个重点区域)防控模式,构成全县第一层防控网;以城区为中心,带动两线(指国道214线及临清线过境的茂兰、晓街、幸福3个乡镇,属云县治安复杂区域)的打防管控工作,构成全县第二层防控网;以一、二层防控网为支撑,延伸至全县其他各乡镇辖区构成第三层防控网。云县公安局三层防控网建设的思路付诸行动后,得到了市局党委、县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马加能、市局副局长杨金宝等领导同志及市局治安支队领导多次深入云县实地指导,对此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拨出专款100余万元用于支持云县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县委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工作范畴,成立由综治牵头,公安、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经费、人员,要求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项工作有人具体抓,有人具体落实。
二、当前采取的工作措施
云县公安局围绕打防管控基本任务和目标,整合各种资源、力量、手段、措施,明确局直各部门、各派出所的任务分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全面提升治安防控体系的实战能力和水平。
(一)强化社会面管控。
第一防控圈:根据云县城区的区位特点及治安状况,科学将城区划分为8个片区和3大重点区域,其中8个片区由局党委成员分别担任责任领导,组织局直各部门及爱华派出所社区民警采取包片、包面、包点的方式,分片包干,明确责任,开展本片区的社情民意收集及治安热难点排查工作;确定行政中心、汽车客运站、三江半岛小区为“3个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固定的警务岗亭,每个岗亭配置3名民警9名辅警,配备巡逻车一辆,配齐执法执勤装备,将武装巡防范围向周边辐射延伸的防控体系,简称“8+3”长效机制。
根据市局部署,在“8+3”基础上,将行政中心、三江半岛、汽车客运站3个警务岗亭的职能扩大,以实现扁平化调度指挥、警情分级响应、快速出警为目标,与爱华所及公安检查站共同形成“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武装处突、快速反应”的5个出警单元,承担巡逻防范、接处警、查缉堵截等工作职责,提高了社会面管控及现场处置能力,形成以城区为核心的第一防控圈。第一防控圈分“3面7层次”,3面是指空中、地面和地下的防控资源及其应用。其中,空中防控是以城市视频监控、违法抓拍系统、出入城卡口抓拍、报警联网系统及单位、商铺、居民自建监控系统为支撑的视频监控应用。地面防控由7个层次的防控资源构成:一层由单位内部、小区行业场所保卫组织、保安公司、社区联防队、村级治保组织构成;二层由社区民警、交警巡逻力量构成;三层由5个出警单元构成;四层由摩托车机动单元构成;五层由军警联合武装巡防单元构成;六层由一级公安检查站及警种、卡点构成;七层由周边公安机关及其保卫组织构成。地下防控是指治安信息员、特情耳目、新型治安防控力量(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环卫工人)等隐蔽力量和技术手段为支撑的科技应用。
同时,组建20人的机动单元,配置9辆警用摩托车,重点对城区行业场所、出租房、治安乱点等部位可能存在的“黄赌毒”违法犯罪进行突击清查、精准打击,同时对城区的治安盲点盲角、背街小巷开展巡逻盘查,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时段、交通不便路段的警情处置及救助服务等,实现了城区治安防控体系地面7个层次之间的有效对接。
此外,组建2组8人的PTU武装处突单元,配齐枪支及其装备,重点在全国两会、重大节庆、重大保卫时期启动强化型警情处置模式,对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武装巡逻,震慑违法犯罪活动、严密防范突发性案事件发生。
第二防控圈:在第一防控圈的基础上,依托大河口、头道水、风吹垭口、高炮营等卡点形成城郊及周边区域的第二层防控圈,开展查缉堵截涉枪、涉毒等犯罪嫌疑人和其他危害社会治安的人员,收缴危险物品,查禁毒品,查缴违禁物品,堵截嫌疑车辆、物品等工作,坚决把各类不稳定因素稳控在当地。
第三防控圈:在第二防控圈的基础上,对进出云县通道(特指昔宜江桥、漫湾大桥、大朝山江桥)及相关乡镇,在重点时段、敏感时期主动协调消防、卫生、烟草、食药监、运政、交通、路政、安监、运输等部门启动联勤联动机制,合成作战,对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及重大涉案财物,强化堵截管控,形成防控合力。
通过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县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以城区为例,2015年接处警同比下降15.2﹪;盗窃摩托车、抢劫、抢夺、故意伤害等案件立案分别下降152﹪、35.5﹪、68.8﹪、22.3﹪。2016年以来,接处警同比下降27.2﹪,盗窃摩托车同比下降42﹪,抢劫案同比下降50﹪,抢夺案同比下降200﹪,故意伤害案同比下降19﹪。
(二)强化行业场所管控。将旅店业、娱乐场所、网吧、金银首饰网点、二手车交易、摩托车修理行、废旧物品回收点、物流寄递业等528家行业场所作为管控的重点,建立健全制度、台帐,张贴警示标识,签订责任书,密切与工商、文化等职能部门的联动,在旅店业管理方面创新推出“晨清查、午约谈、晚提醒”和“举报不按规定如实登记经查证属实的由派出所支付举报人住宿费”的管理模式。同时,始终把打击行业场所内“黄赌毒”、盗窃、销赃等违法犯罪作为工作重点,确保行业场所依法依规经营。2015年以来,共处理未依法经营场所106家次,其中停业整顿27家次;提醒行业场所3438家次,核查无证人员入住旅店9012人次,抓获网上逃犯11名,收戒吸毒人员52名。
(三)强化重点物品管控。做好爆炸物品、枪支弹药、危险化学品、易制毒配剂、放射性物品等物品在购买、运输、储存、使用以及爆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治安隐患,确保各项管理规定落实到位。近年来,云县未发生民爆物品、枪支弹药、剧毒化学品等丢失、被盗等案(事)件。
(四)强化对重点部位及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监管。在重点单位及人员密集场所,严格落实重点部位定点武装执勤、公安特警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人员密集场所高峰勤务、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等四项工作机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水电油气尤其是漫湾、大朝山两大电站,依托保安公司派驻专门保安力量,实行民警驻点指导,定点值守,确保安全。
(五)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从抓源头、打基础、强机制、促规范入手,采取走访、摸排等多种形式,组织警力深入辖区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类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分析研判,及时与综治、司法、民政等部门的协作,充分依托社会力量,着力推动多元调解体系建设,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严防小矛盾引发大问题,杜绝“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2015年以来,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75起。同时,紧紧抓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要部位,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对辖区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落实整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安全隐患和漏洞。2015年以来,共开展安全隐患排查128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58份,责令当场整改70处;开展校园安全检查642家次,法制宣传进校园讲座553场次。
(六)强化科技投入及运行保障。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投入500万余元完成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建设,安装监控摄像头144个,云县公安局筹资40余万元改造110指挥中心系统,投资90余万元建设机动车抓拍卡口8个21台,实现城区及主干道道路的空中全覆盖,筑牢了平安云县建设根基。投资60余万元县购置一批侦查技术装备,提升了服务打击犯罪、攻坚克难的能力;投资200余万元安装违法人员抓拍系统,在防控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以来,利用信息化手段先后破获各类案件35起,抓获网上逃犯17名。
在强化科技投入的同时,主动向县委、政府汇报,争取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有力支持,批准招聘使用327名辅警人员,由县财政纳入预算并按期足额发放,落实特警大队民警享受乡镇工作补贴。此外,还为辅警购买了“五险”,对特警大队使用的60名辅警实现军事化管理,集中统一住宿,值班期间免费就餐。2014年7月至今年2月,兑现破获现案、抓获重大嫌疑人、查获违禁品、收戒吸毒人员、获取破案线索等奖金4.2万,有效解决了辅警“好招难留”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