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4年将完成滇池流域32条河道提升改造

04.06.2020  09:43

在2019年出台的《云南省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3年)》《昆明市市容环境整治提升2019-2020年行动方案》中,都明确要开展美丽河道建设。为什么要建设美丽河道?昆明的美丽河道要怎么建?建设多少条?建成后会带来哪些改变?日前,《昆明市滇池流域“美丽河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已基本制定完成,市滇池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也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了解读。

为何建?实现水清河畅路通景美人和  

滇池流域河道整治自‘九五’开始,已有20余年。在整治过程中,随着整治范围逐渐扩大,工程内容也在不断完善。比如说,河道整治的目的从河道截污和清淤等污染防治措施向景观提升和生态河道的建设扩展;工程内容从河道截污、清淤和河堤绿化向河口生态净化、生态河道整治和河道水污染削减等科技方向扩展;整治河段从城区和集镇段向整条河道及其支流,以及上游水库源头扩展;污染防治从以城市点源和面源为主向农村面源防治扩展。”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长吴朝阳介绍。  昆明历史水系曾经是古代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稳定城址、促进工商业发展和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昆明历史水系具有供水、调蓄洪水、交通运输、防火、改善城市环境、军事防御、躲避风浪、城市景观等功能。昆明水系为城市提供了必需的生存资源。随着城市的发展,滨水地带以环境优势成为城市建设的首选。伴随昆明不断推进转型升级,河道建设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吴朝阳表示,就现状来说,滇池流域的河道廊道曲度、宽度较小,河道线型与规划不对应,汛期防洪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河道景观缺乏特色和感知性。“在美丽河道建设中,昆明将结合国家、云南省及昆明市相关规划及要求,本着‘安全为本、生态优先、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文化引领、共享共管、分级实施、部门联动’的原则,组织推进‘安全可靠、生态优美、舒适宜居、韵味重塑、智慧管理’型的美丽河道建设,以促进滇池流域的生态系统平衡、滇池流域水资源积蓄、防洪排涝等系统的良性循环,丰富城市滨水空间的规模和功能,展示昆明市‘三山一水’的高原水乡格局,突出山水城市的景观特征,最终实现水清、河畅、路通、景美、人和。

哪些河?今年将完成14条美丽河道建设

据了解,目前昆明已按照中央、省市系列文件的相关要求,制定了《昆明市滇池流域“美丽河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我市将紧紧围绕全省重要河湖库渠实现“安全生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为目标,把美丽河道建设纳入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以各区政府为责任主体,结合属地的河流水系分布、江河保护治理任务和水生态修复等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与昆明市滇池治理、滇池流域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治久清、乡村振兴、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统筹推进。

按照《指导意见》,2020年我市将完成盘龙江、大观河、金汁河、冷水河、牧羊河、小清河、虾坝河、宝象河(新宝象河)、船房河、采莲河、洛龙河、捞鱼河、东大河、茨巷河共14条美丽河道建设、改造、提升;开展盘龙江、捞鱼河共2条省级美丽河道申报工作。2021年完成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东白沙河(海河)、马料河4条美丽河道建设、改造、提升;开展大观河、新运粮河、宝象河(新宝象河)、洛龙河共4条省级美丽河道申报工作。2022年完成姚安河、南冲河、大河(淤泥河)、柴河、白鱼河、老宝象河、中河(护城河)、古城河共8条美丽河道建设、改造、提升;开展采莲河、船房河、茨巷河、东大河共4条省级美丽河道申报工作。2023年完成乌龙河、西坝河、金家河、枧槽河、大清河、广普大沟共6条美丽河道建设、改造、提升;开展南冲河、金汁河、老运粮河、大清河共4条省级美丽河道申报工作。

怎么建?

关键词:安全

盘龙江等将采用百年一遇防洪标准

在美丽河道建设过程当中,我们把河道安全作为底线和原则,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美丽河湖建设的首要位置。所以,首要任务就是建设安全河道,提供行洪保障、通航安全,并完善河网。”吴朝阳介绍。

在防洪要求中,《指导意见》明确,盘龙江、新运粮河(龙院村以下)、大清河(枧槽河与明通河交口以下)、海河(东白沙河水库以下)、宝象河(羊甫闸以下)、洛龙河(白龙潭水库以下)、捞鱼河(松茂水库以下)采用100年一遇标准;新运粮河(龙院村以上至西北沙河水库)、老运粮河、乌龙河、大观河等采用50年一遇标准。现状河道无法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有条件的河段将进行整治,近期没有条件按照规划实施的,除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除障外,同时应制定河道导流方案及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将对河道堤岸进行详细排查,是否存在年久失修、损毁、病险等安全隐患。对排查出的问题应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及实施计划,并按相关要求整改到位。

盘龙江复航项目启动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保证通航安全也成了安全河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吴朝阳表示,河道的通航水深,将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根据河道(段)现状宽度、水量保证率、水位可调控性、可通航内河船舶的吨级等因素进行论证及控制,以保障河道通航安全。

此外,还将通过优化水系布局,加强水系管理,完善滇池流域河网。将梳理历史水系,结合既有支流、沟、渠等现状水域资源,融合河道生态修复需求、各片区发展特色及具体项目建设,在有条件的区域,优化水系布局,恢复历史水系,加强河网联通,扩展一定的水域面积,并进一步加强管理。

关键词:生态

恢复天然河道重塑生态系统

在生态河道建设中,将重点开展水环境提升和生态化改造两大方面工作,水环境提升的总体目标是最终打造宜居的滨水环境,满足公众的生活需求,包括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河道生态化改造是在保证河道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恢复河道天然线型、堤岸生态化建设等工程技术手段,重塑一个相对自然稳定和健康的河道生态系统,最终构建一个人水和谐的理想环境。

其中,在水环境提升工作中,将结合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专项攻坚战,采取建设沿河沿湖截污管道、建设分散式处理设施、排查沿岸排污口、对入河湖排污口进行统一编码和管理、雨污水管道混错接改造等措施,实现消除旱天污水直排、削减雨天溢流、提升污水处理浓度、减少污水外渗等目标。并加强水体生态修复,强化沿河湖园林绿化建设,营造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营造生物生存环境,逐步恢复全系列水生植物与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增强河湖的自净功能。同时,为保障河道生态水位流量,通过采取引配水等措施,有效解决河道(段)断流和生态流量不足等问题。

在生态化改造中,将通过保持、恢复河道蜿蜒特性,将河道贯通与滨水区域绿化建设相结合,重塑河道生态环境。串联河道周围的公园、绿地、湿地及促进城市生态空间建设的附属设施(漫步道、跑步道、步行道),实现滨水空间中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效结合,营造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关键词:宜居

让市民生活在怡人的滨水空间

打造美丽河道,宜居河道建设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就是让市民生活回归水岸,强化居民对河道的感知,体现高原水乡城水相依的关系,做到对外开放、设施可靠、活动多样、品质魅力。”吴朝阳表示。

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鼓励滨水空间积极向市民开放,并依据河道所处的功能、区位、景观、生态涵养等要求进行差异化引导;丰富滨水建筑公共服务功能,优化滨水区域交通可达性,加强主要活动节点与轨道交通、公共汽车、水上游线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合理建设滨水滨岸小公园、广场、服务驿站、绿地等不同规模的公共空间节点,可依据需求在居民聚集区域结合古桥、古堰、古树、名人旧居等布置滨水小公园,构成“点、线、面”结合的滨水空间结构。

同时,将对已有城市家具开展清洗美化,并在设置河道管理界桩的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河道及临河涉水设施的标识、标牌,按流动人群需求设置公共厕所,在慢行通道加设防护栏杆、救生设施,布置座椅及健身设施、游乐器械。中央共享型河段将设置特色座椅、儿童游乐设施及其他游人互动类设施。社区共生型河段将增加居民停留、健身设施以及儿童户外活动设施。

此外,将增加多样社区服务、公共活动及民俗生活展示,打造公共水岸生活舞台。通过植物造景、协调建筑立面、构建特色桥梁、打造夜景灯光,提升滨水空间的场所感、景观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人文

打造人文水岸让居民记住乡愁

在人文河道建设工作中,将体现以水定城的理念,深度挖掘历史资源,以多元方式活化利用,策划文化线路,串联滨江历史文化遗产与腹地的公共活动节点,打造更具历史积淀的人文水岸。使居民回归“母亲河”,记得住乡愁。

我们将以滇池——盘龙江水系及相关联的几条河流水系为城市的绿色廊道,扩大带状,以大面积绿地作为基质以缓解城市集中布局形态,城市绿地开放空间为斑块分散于城市当中,并由廊道串联均匀分布。确定山、水、城的关系,形成昆明‘山环于城、水含于城’的城市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的格局。”吴朝阳透露,将加强对水系和山系的保护,保护和恢复大小“三山一水”,延续文脉塑名城,保护好大山大水城市布局结构,充分利用河流、山体、建筑制高点,控制好视线走廊,使之形成视觉感官的有机脉络,达到显现历史风貌的效果。

同时,尊重滨水区空间演变历程,结合河道人文历史原始状况,恢复、拓展各类保护保留对象,包括古桥、古六河、古堰、古码头、古闸、古堤、古河道、古塘、古井、古水庙,而不是新创,做到“应保尽保”。在加强遗产本体保护的同时,注重历史肌理和环境的协同保护,包括保护核心风貌区段的水系、路网肌理和郊野风貌区段的自然环境基底。

关键词:智慧

智慧水务系统实现河道全面监管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都开展了智慧河道建设,为保障美丽河道建设有序、高效地推进,还需要从机制、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按照《指导意见》,在机制创新方面,昆明将继续落实“河长制”,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一河一策”,逐步开展美丽河道评估工作,并积极引入新管理、技术手段。

比如说,在防洪调度工作中,将按照《昆明市滇池流域重要防洪排涝设施汛期调度办法》,汛期在城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河道实际水位,对重要防洪排涝设施进行分级分类调度。结合昆明市相关补水、引水工程及规划,调节好河道补水与汛期河道防洪之间的关系。”吴朝阳介绍,同时还将完善河道在线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日常水质安全监测,重点包括溢流口、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口等,帮助河道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河道水质信息,为预警预报重大水质污染事故、监管污染物排放以及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等提供实际性的帮助;通过监测站点的数据监测分析,当超过预设警戒值,河道管理部门可通过平台数据进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做好防洪调度或事故预警预报的准备,避免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通过智慧水务系统实现河道水文、水质、排水管网、水闸、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水务设施的智能监测管理,保障美丽河道建设有序、高效地推进。(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