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十四五”当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04.06.2020  09:43

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了“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等一系列新要求。“十三五”收官之年,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昆明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谋划好“十四五”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优美生态环境”就是我们居住的家园要生态宜居。

昆明要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就要坚持科学规划引领,以建设美丽昆明、生态宜居昆明为目标,继续高质量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水平,依据《昆明市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对标对表认真落实。城乡并重,不留死角,以新技术、新思维,扎实开展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继续推进厕所革命,积极融入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行动,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彻底解决城乡环境乱象问题。以生态美的视野,美化道路,绿化、亮化、特色化城乡绿色空间,以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幅提高城市颜值,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人文环境。

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自然与人、自然与自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生态整体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维护着生态系统的生机和活力。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我们的美丽家园就会毁灭,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系统保护是一项复杂工程,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综合施治。

昆明处于滇池流域生态系统中的中心区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要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始终坚持生态整体观,增强生态系统保护的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以滇池治理为重点,对整个滇池流域生态系统进行通盘谋划、整体保护,不能单打独斗,生态环境局、滇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水务局、农办等涉及管理土地、森林、湿地、江河等自然资源的各个部门,不能你管你的“”,我管我的“”,他管他的“”,否则“很容易造成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从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各部门之间统筹兼顾,整体实施用途管制、政策制定、资金安排,合理进行系统治理和修复。另外,在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时,还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尽可能地减少对大自然的人为干预,减少人类活动,保护好每一片土地、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江河,守住生态红线,整体性地让自然环境得以从根本上修复。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环境保护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但是要把理念切实付诸实践,让人人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持续见效,就必须依靠制度和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昆明自“九五”计划把滇池治理纳入重要日程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出台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和滇池治理的制度、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许多环境管理制度在全国来说具有开创意义。新时代,昆明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用严格的制度和法规加强昆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硬约束,提高现代化环境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按照“严格遵循上位法、突出地方特点、结合管理实际”的原则,制定符合管理需求、操作性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体系。

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结合地方实际,逐步完善以滇池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环境保护硬约束。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相应的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加快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大气、水、污染防治,建立污染排放和损害环境的环境监督体系,强化生产者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严格依法依规处理环境违法,公开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多方合力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不被突破。健全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提高领导干部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作者:昆明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博士  李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