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易地扶贫搬迁点迎来新一轮入住高峰
云南网讯(记者 杨建华 通讯员 欧阳志)隆冬时节,在滇东北乌蒙山深处飘飘落落的雪花中,欢天喜地的唢呐声时常在高山深谷中嘹亮地响起——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迎来新一轮入住高峰,数以万计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正兴高采烈搬新家,住新房,喜迎元旦、春节以及美好新生活的到来。
从10月永善县红光安置点10000人拿到了新房钥匙,到11月10日,镇雄县碗厂安置点在全县6大安置点中率先实现了搬迁入住;从11月30日,云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彝良县发界安置区5850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开始入住新家,到12月10日,昭阳区红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A地块举行乔迁仪式,同一时段,镇雄县高山大地安置点迎来第一批搬迁户……从乌蒙山深处不断传来的一条条喜讯,共同见证着当地数万群众挥手告别贫困的豪迈情怀。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属于“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乌蒙山区”,同时是全国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六大片区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现象复杂、贫困类型综合,贫困发生率47%,昭通成了扶贫攻坚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当连绵大山成为了摆脱贫困的最大阻碍,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成为了现状,那么离开大山、搬进新家,就成了帮助山区群众脱贫的不二之选。
2018年以来,昭通市全面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民生工程,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引导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根据相关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22.9万贫困群众的搬迁工作。这意味着需要在短短2年时间内需要新建2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来容纳如此庞大的搬迁人口,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工程本身已经不是建设任务,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政治任务。
面对昭通市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难关,素有“高原铁军”之称的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主动请缨,奔赴昭通易地扶贫搬迁的战场。在随后的半年里,云南建投集团先后与永善、彝良、镇雄等多个县区签订易地扶贫搬迁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一场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在昭通市全境迅速拉开。
“战场”横亘7个县区,安置总人数22.9万,总建筑面积达232.8平方米,它们星罗棋布地散落在30个安置点,有的紧邻城区边缘,而大多数则是位于偏远乡镇,所有工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时间紧。
如何运筹帷幄,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成了所有建设者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了打好这场硬仗,做好头号工程,云南建投集团充分发挥了大兵团作战的优势,统一平台部署,优化施工组织,在昭通共投入接近30家二级单位,2000余人的项目管理团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攻克一个又一个战场。
镇雄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重要性在整个昭通市来说是数一数二的,分为6个安置点,建筑面积近140万平方米,总搬迁人口逾5万。
“在别人眼里的一天,到我们手上就要变成三天。承接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后,所有项目公司都在第一时间派出精兵强将驻扎项目,高位推动,全力组织好人力、材料和机械的投入,突出重点、全面配合,做好工作面衔接,见缝插针抢进度。”镇雄指挥部指挥长林永福说。
除了时间紧,难度大也是战场的一大特色。彝良县易地扶贫搬迁包含乔山、发界、洛旺、奎香四个安置点,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发界安置点是其中难度最大、任务最艰巨的一个,整个安置点位于一面斜坡上,仅安置区内的边坡就有抗滑桩、框格梁、加筋土、毛石挡墙、毛石混凝土、勒板墙6种之多,活脱脱一个“边坡博物馆”。
为此,云南建投迅速组建出一支高精尖设计管理团队进驻彝良。在充分考虑地形因素的前提下,秉承安全、经济、美观的理念,贴近搬迁老板姓的日常生活,坡地建筑之间的设计错落有致,不仅有多个休闲娱乐广场、多个沿街商业地带,还使得绿化面积最大化、通风日照最优化,有效避免了一般小区“千楼一面”式的审美疲劳。
据了解,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云南建投集团按照倒排工期、倒逼责任、挂图作战的要求,在严守工程质量“红线”和施工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安置点住房和配套设施建设,紧盯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保廉政,控成本,树形象的“四保一控一树”目标,迅速推进项目,确保安置点具备入住条件一个及时组织搬迁入住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又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使得原来散沙般分散的贫困户集聚居住,安置点不仅给了他们温暖的新家,也为当地政府发展配套产业提供了基础设施,利民政策的传递和落地更为迅速,可以方便的组织安置点群众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走上致富道路。
从2018年起,家住镇雄县母享镇的张杰就提前走出大山,来到县城,成为云南建投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地上的一名工人。巧合的是,他所参加建设的正好是自己的新家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进自己亲手建起来的家,心里很激动。感谢党和政府让我有了新的工作和家园,而且还帮助我提前适应了县城的生活环境。”近日,刚刚把新家安顿好的张杰对记者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