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保命房” 筑牢“安全网”

30.07.2015  12:16

建好“保命房” 筑牢“安全网

 

易 晖

 

我省《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针对各地在安居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提出了切实的解决办法。

从各地交流的工作经验看,目标任务实施中的最难点是特困户的危房如何改造,因为特困户家庭往往既缺资金又缺劳动力,即便争取到资金补助也无力建起房屋,所以常被迫放弃申请危房改造的机会。对此,《意见》中指出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可采取集中安置、集中供养;对无建房自筹能力的特困农户,由县、市、区筹措资金帮助建设40至60平方米的基本安全住房,并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廉租房建设试点。这样的措施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指导思想细化具化,针对性很强。

安居工程面临的突出困难还包括用地保障难,《意见》认为,要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在有条件的地区按整村推进原则,将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与农村土地整治相结合,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集中连片居住,并将整治腾出的土地增值收益用于支持农村危房改造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安居工程下的是活棋,既加大推进力度,也不搞无条件的冒进,体现出对依法治国理念的认真落实。

意见》中强调,要做好村庄风貌控制和特色民居设计,体现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传承。按照“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充分运用传统建筑工艺和材料,积极推广新型抗震夯土、钢结构等经济实用技术。这个意见使得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房呈现多样化格局,是对科学规划的细致落实、对群众利益的精心维护、对“乡愁”的深情挽留。《意见》中不少类似措施饱含智慧和新意,可谓深入调查、科学研判的结晶,增强了宏观引导作用。

意见》还有许多亮点值得认真解读,但最重要的是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发扬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和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保证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从根本上改善广大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把农村民房建成群众的“保命房”,筑牢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全网”。

出处: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