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召开全省开放工作会议 要求抓住机遇 扩大开放

09.04.2015  10:31

抓住机遇 扩大开放

努力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工业园区引进精品项目

4月8日召开的全省开放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要求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对全省进一步扩大开放作出全面部署,用大开放为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注入活力、增添动力。

会议期间,全省16个州市围绕对外开放工作的成就及下一步如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发力进行了交流探讨。他们表示,将贯彻落实全省开放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机遇,以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级,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开放云南迎来崭新机遇

推进互联互通重要通道节点和交通枢纽建设、用国际展会提升区域影响力、建产业基地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全省开放大会上,最热的话题是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提及最多的是辐射中心的建设,最激动人心的是扩大对外开放的谋划和行动。在16个州市相互交流、共谋发展中,云南对外开放的宏大蓝图正徐徐展开……

新定位带动相关建设●开放新动力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新定位极大地鼓舞着全省4700万各族群众。省委、省政府目前正研究制定《我省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实施意见》,沿边州市在口岸建设及跨合区、边合区等园区平台建设方面的探索为我省对外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云南开放的思路和路径愈加明晰。

如何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在开放大会上,16个州市的想法和推进措施不谋而合,那就是围绕互联互通、产业基地、交流平台等的建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地处滇东北的曲靖市没有沿边的区位优势,但曲靖把目光投向了互联互通建设上。国家铁路四纵四横、高速公路五纵七横交通网穿插而过,便捷的交通让曲靖在“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以打造立体大交通为立足点,全力推进互联互通重要通道节点和交通枢纽建设。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直接面对东南亚、南亚近20亿人口的大市场,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是化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年产15万辆的北京汽车云南(瑞丽)产业基地、年产100万辆的重庆银翔摩托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珠宝玉石红木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壮大,德宏正努力打造我国西南辐射东南亚南亚的产业基地。

对于国际“朋友圈”越画越大的昆明来说,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平台,必须深化周边邻国合作,提升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的区域影响力。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中发挥高地作用,全力办好南博会、昆交会等国际性经贸活动,昆明正进一步增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

新定位引领跨越发展●开放新未来

在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通过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云南打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攻坚战的关键年,一组组数据见证了云南外贸的稳定快速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完成181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滇企境外投资突破10亿美元,居西部第一;道路运输能力显著提升,国际道路运输客运量位居全国第一;跨境人民币结算775亿元,同比增长30.44%。

瑞丽、磨憨、河口等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红河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昆河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中国—南亚博览会招商引资平台作用凸显等无不展现云南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为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打下了基础。

在对全省16个州市领导的采访中,最热的话题就是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扩大对外开放的谋划和行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提出“构建互联互通的国际大通道”,通过水、陆、空并举,联通东南亚立体交通体系,把西双版纳由道路尽头变成交通枢纽。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提出要“打造通道经济”,在服务全省全国战略中实现文山的跨越发展。

保山市则提出了以园区为引领,搭建开放平台,实现每个县区有一个省级经济园区,并与缅方达成共识合作建设缅北(密支那)经贸合作区的设想。临沧市提出了着力解决“人通、财通、物通”问题,加快推进清水河口岸改扩建等一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通关效率,推动缅方同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争取将南伞、永和两个二类口岸升格为一类口岸。解决好提高携带现钞限额、跨境结算等问题,使临沧在对外开放的“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上取得重大突破。玉溪市表示要打造全省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基地,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向以规模化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思路催生新希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云南对外开放的风帆已经高高扬起,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正引领着云南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和腾飞。

本报记者 王静 刘祥元 陈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