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基层党组织:发动思想、解读政策、引领示范 和村民一同拼搏起航(转自云南网)

30.07.2015  12:53

云南网讯(记者 李星佺)7月29日,记者在探访普洱市西盟县博航八组、博航十组、王莫大寨正进行的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情况时发现,基层党组织在动员村民不等不靠、积极为新家拼搏奋斗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岩方是王莫大寨的村民,现年30岁的他在广东打工。听闻了村里家家户户都在盖新房的消息后,他立马赶回王莫大寨,“一直以来都想盖新房,尤其结婚以后。现在有了机遇,一定要抓住!

于是,政府补贴4万,贷款2万,加上积蓄,如今,岩方已经可以在新家里和记者聊天了。他说,虽然目前这个家还显得空落落的,只有两张床、一个沙发、一台电视,但相信不久后添置了新家具,“住新房的愿望就能彻底实现了。

不仅如此,他还计划着未来在院里种菜、养猪,和媳妇一道种植咖啡。“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家里有机会了就会回来。”可喜的是,岩方已经看清了机会的轮廓。

无论是博航八组、十组还是王莫大寨,像岩方一样梦想建新居的年轻人很多,他们也是西盟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的积极响应者。又如博航十组的娜混,在自家建了新居后,甚至看到了未来日子富足后人们的休闲生活,在村边经营起农家乐。

不过,一开始,并非所有人村民都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安居工程之中。博航八组村支书岩东告诉记者,因为建新居势必要花钱,对于不清楚政策的村民或者部分五保户,他们就显得没年轻人那么敢于冲闯。

为此,基层党支部就会动员,并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岩东介绍,一方面,党员会入家入户,耐心地向村民说明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的意义,并清楚介绍如今能享有的政策,“比如五保户完全可以用政府补贴的4万块盖30到40平米的房子,一分钱不用,也够他住,他就积极配合了。”另一方面,党员则会冲锋在前,率先筹款建房。“村民看到党员在努力拼搏,盖出来的房子又那么坚固、漂亮,就自然会跟上了。


如今,走进三个村组,一幢幢美丽的佤族民居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人们或在堂屋里归置,或为新家砌墙,一派繁忙又充实的景象。“过去天天干酒,现在天天干活。”岩东乐呵呵的,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村寨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在尽心尽力地帮助村民。

工作准备阶段,其会以乡镇、建制村、村民小组三级党委为基础,建立安居工程建设责任体系;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是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则开始组建队伍,以辖区内党员为主体,以第一书记、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等党员干部为补充,组建宣传队、先锋队、服务队,积极参与安居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接着便是划分责任区,以党建责任区为基础,落实宝宝责任,并建立“互助联动”机制,在村民小组内以10——20户为单位划分工程建设“互助联动小组”。

而在宣传动员阶段就包括两方面的工作:思想发动、政策解读。思想发动方面,基层党组织会采取群众大会、入户恳谈等方式,帮助群众解除思想包袱,自觉主动参与。在政策解读方面,除公开信、广播、短信、公示、宣传册等方式外,还会组织党员成立专门的“政策宣讲团”,并用通俗易懂的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为群众解读政策。

确定建设与组织实施阶段,基层党支部一会做好摸底工作,二则进行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科学民主地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具体建设当中,基层党组织则会参与每一个步骤。规划、动工有党员的身影,他们还示范引领,不等不靠,正当示范户、样板户,引领群众推进安居工程建设。

最后,基层党组织还承担了查验及监管职责,不仅在建设过程中对质量进行监督,还会在新居建成后配合工程验收,并做好材料归档。

在西盟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之中,基层党组织正带领村民拼搏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