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三农”工作稳中向好

15.09.2017  12:34
 

□ 本报记者 杨艳玲

“今年,弥城镇正大‘1+5’生猪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共有21个养殖场建设任务,其中山高村委会负责建设11个,目前已完成对门梨园、后个布、阳朝山3个点位的租用地手续。”弥渡县弥城镇山高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李忠近日介绍说。山高村共涉及农户34户,占用农用耕地74亩,兑付租用地使用资金4.6万元。弥渡县坚持把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作为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主要抓手,全力实施好50万头生猪产业扶贫项目,加快“县委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1+5”产业扶贫模式,力争年末完成150个1100头标准化生猪配套育肥场建设。在弥渡县,“一头猪”正在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基础产业。

十八大以来,我州把“三农”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突出增收富民壮村,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产业新动能,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发展基础活力明显增强,呈现出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面貌改善的良好局面,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农”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州委、州人民政府坚持把政策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谋全局、管长远的重大措施来抓,创新“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村企合作、产金互促”等产业发展模式,组织贫困户流转土地参与规模经营增加资产性收入,以产业扶贫贷款入股龙头企业增加资本性收入,组织贫困群众到企业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目前,全州有174个企业参与“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1.73万户、6.68万人,全州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平均增幅达32.9%、生产经营性净收入平均增幅达25.8%。2016年,全州农业总产值达388.83亿元,排名全省第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繁荣和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和财税增长。

十八大以来,我州将农业现代化发展新理念与全州农业实际相结合,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强化“八个转变”教育培训,生产目标由“吃饱”向“吃好”转变,生产对象由“产品”向“商品”转变,生产工具由“人畜为主”向“机械化”转变,生产方式由“单家独户”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产业布局由“遍地开花”向“优势集中”转变,产业链条由“重生产”向“产加销一体”转变,农业投入由“财政拿钱”向“多元融资”转变,生产管理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有效带动了全州各级农业干部发展理念的转变,打牢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各县市坚持把政策研究、政策出台、政策落实作为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州政府出台了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土地流转、现代农业庄园建设等12个实施意见,州农业局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实施办法,各县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形成一系列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

十八大以来,是我州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出台数量最多、针对性最强、含金量最高的一个时期,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