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构建“四全监管”模式 破解“三小行业”监管难题

01.12.2017  16:12

为破解“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等“三小行业”监管难题 ,近年来,保山市创新构建“全链条监管、全过程追溯、全方位提升、全行业自律”的“四全监管”模式,探索出了一条解决“三小行业”监管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是强化全链条监管。组织开展食品企业基础信息普查,对“三小行业”有关情况进行拉网式调查摸底。推动市、县两级政府研究制定了小作坊登记证申领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小作坊颁发登记证。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生产企业256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461户,食品经营企业20173户。截至11月5日,全市共发放食品小作坊生产登记证57家。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全市中小餐饮食品安全规范提升工程的意见》,着力通过依法许可一批、规范提升一批、依法查处一批的方式,逐步消减无证餐饮存量,坚决遏制无证餐饮增量,提升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水平,切实保障大众饮食安全。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培训,督促“三小行业”严格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对与“三小行业”相关的食品经营主体,要求进货时索取、验收销货单,做到单货相符、亮单经营,餐饮服务单位购买取得合格证的食品,严格执行索证索票查验并建立采购查验台账,通过全链条监管,倒逼“三小行业”依法诚信经营。

二是完善全过程溯源。以小作坊为重点突破口,积极推行“互联网+”模式,对小作坊食品从出厂门、进市场到上餐桌全部纳入追溯管理。探索实施食用农产品“一票通”制度,切实落实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保证去向可追踪、来源可追溯。在农贸市场等小作坊食品集中销售场所设立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看板,公示“溯源单”,公布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产许可证或小作坊登记证编号、生产日期、销售主体等信息。推广使用电子追溯设备,通过唯一的电子追溯码,查询每批食品的生产经营过程。

三是促进全方位提升。推动政府出台有关鼓励政策,支持骨干企业兼并或收购小作坊,形成规模效应,扩大规模企业食品市场占有率。分区域培育5~10家质量稳定、知名度高的企业,引导相关食品产业发展。对通过改造提升取得许可的无证餐饮店、无证食品店,对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先进的示范餐饮店、示范食品店等予以奖补。在超市、农贸市场、社区便民店设立放心品牌直营店(直供点)和连锁店,培养市民良好的消费意识。同时,加快储运、销售冷链化体系建设,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水平。

四是加强全行业自律。将“三小行业”纳入诚信建设体系,定期公布“三小行业”诚信情况和监督抽检情况,建立生产经营“黑名单”制度,并利用新媒体开展诚信评比活动,强化规范经营示范效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监督、协调和引导作用,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促进改善“三小行业”生产加工技术。通过行业组织的协调配合,发展“统一、协作、有序、高效”的配送网络,提高服务水平效率。

目前,保山市“四全监管”模式在破解“三小行业”监管难题上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以“创卫”促监管取得实效。对主城区范围内4848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对小餐饮单位进行三防隔断,对农贸市场的食用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检,规范“三小”食品企业,发放小食品备案登记证620余份,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1502户,行政警告1108起,停业整顿食品经营单位69户。二是以“互联网+”促监管取得实效。按照“343”(2017完成30%,2018年40%,2019年30%)的“互联网+”建设规划,目前全市已完成“明厨亮灶”建设2805家,完成率为41.4%。昌宁县充分运用信息化电子监管平台,加强对37个学校食堂及部分医院食堂和农村自办宴席点的监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抓拍、录像、记录,督促整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