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医疗圈”形成昆明市民小病不用出社区

28.12.2015  10:31
行走在通道上的输液母子。 出院的产妇。 摄影:本报记者 杨映波 赵永峰

  来自昆明市“十三五”卫生和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专题协商会的消息称,2014年,昆明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77.5岁。这个目标高于全国平均的74.8岁。

  “十二五”期间,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这和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密不可分。

  据昆明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共卫生体系得到加强,基本医疗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医学科技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主要发展指标已基本实现。

  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无缝对接

  11月22日上午8点,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急救站,娄向舒、陈虹、李文根及两名护工一组5人按时接班。检查装备后,他们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急救铃声适时响起,上车出发,用时不到1分钟。出诊地点是曙光加油站。

  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是一个完整医疗过程,对于急危重症伤病患者,这两个阶段如今已经是无缝衔接。患者被送入医院急诊科,必要时,伤病患者可直接送进抢救室、ICU、CCU或CT室等处。急救医生向医院的分诊护士或医生交待病情和救治经过,签收“院前急救记录”。医院急诊科或其他临床科室对患者继续进行诊治。“现在有医保,在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衔接上比原来顺利。”陈虹说。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从职工医保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昆明市已实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人人享受社保的目标。在医保报销方面,通过落实各项提待政策,城镇职工、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3.45%、72.4%。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25.9万元、11.8万元,已超过现在执行的昆明地区职工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

  医保进入 院前急救患者无需承担门槛费

  娄向舒在120工作已经15个年头。她说:“以前120在红会医院,那时候车少人少,活也少。后来,成立了云南省急救中心,车多人多了,活也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这几年,我们忙得没有一丝空闲时间。即便是休息在家,手机也是24小时待命,一旦有需要马上要到岗。”记者从云南省急救中心了解到,如今120的工作量每年有8%的递增。5年前,昆明市有10个急救分站,现在增加到了14个。每个站点都有急救车辆停放,就近出诊。

  2013年12月9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门发文制定政策,并进一步明确,“120”急救中心院前急诊抢救费用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再计入参保人员住院起付标准,患者无需承担门槛费就可享受到减免报销待遇。在结算报销模式上,省急救中心率先在全国急救中心建设无线医保结算系统,利用现代化移动通讯信息技术与医保管理系统实现无线联网结算,使患者在院前急救服务结束时,通过智能手机终端输入参保人的个人信息,就可实现快速报销结算。记者从省急救中心了解到,此项惠民工程的正式启动,受益面为640万云南省、昆明市参保人,直接受益人群约每年6万人次。

  另外,从今年10月1日起,昆明市在省一院、昆医附二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昆明市一院、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儿童医院、昆明华山眼科医院等7家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试点,包括老年性白内障、子宫黏膜下肌瘤、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等近50个病种纳入“日间手术”范围。截至目前,已为206例参保患者提供了服务,医保费用支出普遍下降了1/3左右,最多的下降了50%。据昆明市医保中心介绍,“日间手术”开展以来,试点的7家医院运行状况良好。2016年,昆明市医保中心将根据试点情况,继续以三级医院为重点,逐步扩大试点医院和病种范围。

  “15分钟医疗服务圈”已初步形成

  居住在和平南路的一位老太太心慌,向120求助。于是,陈虹一行赶往和平路,初步诊断老太太是脑血管意外,依照家属要求,将老太太送往云大医院。

  “现在的社区医院也很方便。如果是一些小问题,真的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大医院。”娄向舒说。陈虹说:“有一次,一名男子打电话来说他喉咙痛得无法呼吸了。结果,我们赶过去一检查,他就是普通的扁桃体发炎。这样的情况,没有必要去大医院,更没有必要申请急救,社区医院就能处理好。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2014年末,昆明市拥有卫生机构4492家,医院268家、基层卫生机构4224家,实现了社区和人群全覆盖,城市居民的“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已初步形成。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数7.65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增加到3.41人。民营医院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4年,昆明市共有民营医院186家,占全市医院总数的69.4%,有床位数13874张,占全市床位总数的33%,提前达到国家“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昆明还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成3所乡镇卫生院、16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增病床2000张以上。

  互联网时代的“淘宝”式就诊

  今年5月14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移动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成为云南省首家移动互联网医院。昆医附一院移动互联网医院在支付宝平台上线,患者下载支付宝客户端后,只需在支付宝服务窗口关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服务号,就能够享受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在线缴费、查看检查检验报告、反馈就医满意度等诊疗功能。

  有了移动互联网医院,患者用户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医院所有的相关服务。可通过医院官方微信、“微医”APP应用完成预约挂号、分诊、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就医服务,免去窗口排队挂号、缴费的麻烦,更能实时监控候诊情况,自由安排候诊时间。实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基础上的智能医疗服务,用户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相关服务。

  来自玉溪的王女士说,以前家人到昆明大医院看病,挂号排队常常需要花费一整天时间。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在家里用手机就可以挂号、查看化验报告,不需要专门提前到医院排队等号,不仅省时还方便。在使用时,她最喜欢的一点是,平台中人体模型导诊和信息自动推送与提醒,“让不懂医的市民也能自己选择科室,很智能。

  目前,昆明很多医院都开通了移动互联网医院。

  数读

  医卫服务五年之“

  2010年

  据昆明市卫生局统计,取消药品加成后,昆明市各级政府累计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1.08亿元,截至当年12月7日,昆明市通过云南省药品采购平台采购配送药品8.70亿元,其中,基本药物达2097个品规,共2.11亿元。昆明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后,全市医疗机构处方金额逐渐下降,全市卫生院处方金额同比平均下降25.3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平均下降34.7%,村卫生室平均下降20%。

  2011 年

  昆明市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共计投入1.57亿元;全市城市和农村居民电子档案累计建档360.6万份,建档率达57.4%;全市儿童免疫接种卡建卡建证率在95%以上;加强慢性病管理,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22.4万人,糖尿病患者5.8万人;登记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1.25万人;全市7.4万余人参加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

  2012年

  昆明市启动实施“光明工程”,完成省政府下达的7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的目标任务;规范开展中央补助地方慢性病防治试点项目和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管理率达60%以上。全面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卫生部已经将安宁、寻甸、禄劝、石林、嵩明、宜良、晋宁、富民、呈贡县列入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市县两级公立医院将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2013年

  该年是3年“三好一满意”活动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总结,研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的关键一年。全市卫生经费支出340446万元,同比增长6.8%。全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医疗卫生人员总量增加。全市完成等级医院评审15家,其中市级3家,县级12家。三级医院病房优质护理区覆盖率达90%以上、二级医院达62.3%以上。全市固定采血点从5个增加到37个。

  2014年

  全市卫生经费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6.27%。昆明市千人拥有床位数为7.65张,处于西部较高水平。通过医保基金的协调,利用政策性引导小病进社区。可以通过医保统筹基金承担50%、个人承担50%的模式,让患者在社区治疗中就可以得到医保的补助。全市新增病床3000张,将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配置。完成中央预算投资的17个乡镇卫生院、37个村卫生室和5个县级急救中心建设。

  2015年

  今年9月,云南省制定下发了《云南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7)》,为解决挂号难、缴费难、检查检验难、取药难和就诊难问题,开展电话、现场、网络、手机支付宝、微信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预约诊疗率从去年的33.13%提高到47.68%。

  (记者 汤兴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