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坠落的扶贫志——追记东川区汤丹镇扶贫办副主任、中河村党支部书记吴国良

03.05.2018  06:52

吴国良生前照片。记者刘凯达/摄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张星宇) 2018年4月26日,挂在办公室门口人员去向牌上的这五个字定格了东川区汤丹镇扶贫办副主任吴国良最后的工作轨迹。东川区汤丹镇脱贫摘帽倒计时时钟正在一分一秒倒数,这一天,距离2018年12月31日昆明市脱贫摘帽仅有248天。

这一天,这名有着11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将32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下村途中。吴国良的亲人、同事、朋友们沉浸在悲恸中,曾得到过他帮助的扶贫对象也揪着心,流着泪……

一栋栋新建成的宜居农房,一条条水泥硬化的路面,一个个精准的数据,一项项富民的产业,吴国良在扶贫的路上,用真情真心温暖了群众的心窝,用实干担当诠释着党员的风采,用忘我工作抒写着生命的华章,用无私奉献成就着脱贫群众的幸福。

噩耗

32岁的生命 永远停在扶贫下村途中

2018年4月26日一早,仅睡了几个小时,没来得及好好休整,东川区汤丹镇扶贫办副主任吴国良简单洗漱,穿上几天没换的外衣,把提前整理好的资料装进公文包,从单位宿舍出发。按计划,这一天,他要到大地坡村、达朵村、三家村和洒海村这4个村子对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兑付情况进行排查。

吴国良父母住在达朵村。吴国良来到达朵村已临近中午,家里原已备好饭菜,但因工作原因吴国良没有回家,在村上食堂草草吃完饭后便开始工作。吃饭时,他和身为村监委会主任的父亲吴正云相对而坐。“最近工作怎么样?”“很忙,比较累。”本还想多聊几句,看他匆匆吃饭的样子,父亲也没再说。

吴国良(左二)生前工作照。东川区汤丹镇供图

最后一站是三家村,从唐元龙家出来时接近下午5点。村民唐元龙说:“在家里吃饭吧,都到饭点了。”吴国良说:“不了,还要到下一户农户家,我们就不打扰了。把身份证和资料都收好,以后还用得着。”看着唐元龙家新建的房子、新装的太阳能,吴国良会心一笑。谁也没想到,这是吴国良留下的最后话语。


几分钟后,吴国良乘坐的车辆坠下山坡。救上来时,他已停止心跳,年仅32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下村途中。

吴国良出生于1986年,在昆明学院学习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团干部,教书期间被校党支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汤丹镇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被考核为优秀工作者,2017年被中共东川区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他办公室的电脑上,“挂钩帮扶责任体系”文档才刚写了两行,光标还在闪动;办公室门外的人员去向牌上,“吴国良、下村”几个字定格了他最后的工作轨迹。

吴国良的工作动向永远停留在了“下村”。记者刘凯达/摄

得知噩耗后,镇上安排与吴国良父亲共同工作过的镇人大主席汤涛将吴国良出事的消息告诉家属。汤涛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考虑怎么把这一不幸的消息告诉吴国良年纪已大、身体不太好的父母。


考虑到老人的情绪和心理承受力,我先打电话给吴正云老哥,告诉他国良出了点意外,现在来接他去医院。老吴第一句话不是问国良怎样,而是问同车的同事有没有事。当时我心里揪得慌,强忍着眼泪说‘没事’。”吴国良父母家在达朵村,距离东川城区40分钟路程。这40分钟,汤涛感觉是人生中最漫长的40分钟。

一路上,汤涛一直强忍着,晚一分钟告知,老人家就晚一分钟难受。终于熬到了医院,才将事情说明。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老吴知道儿子离世后只问了我这两句,瘦弱的身体一直颤抖,先后赶到的国良的母亲、妻子、堂兄妹和镇上的同事得知消息后都悲痛欲绝。”汤涛说,那一夜大家都是在悲伤中度过。

失约

快迁新居的村民 还想请他吃顿饭

洒海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建荣带着我们来到吴国良曾工作过的地方——洒海村乌龟山农村危房改造搬迁点。

这里,新房建设正如火如荼。“斜顶、灰瓦白墙,之后画上民族图案,每户门前种树栽花,当时吴国良这样设计,我们现在也按这个思路在做。”望着忙碌的施工现场,李建荣回忆起当时建房的情景。

看到山对面的老房子了吗?那一片就是洒海村关上一、二小组的原址。”顺着李建荣手指的方向,陡峭的山坡上零星分布着一些农房,旁边树木不多,进村路弯弯绕绕地“”在房屋旁边。

关上一、二小组属于地质灾害隐患区,老房子是土坯构造,进村路没有硬化,村民出行不便,生活物资靠人背马驼运回家里。

搬迁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搬去哪、怎么搬,搬迁完成后村民靠什么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考察了很多地方都不合适,当我还在犹豫,国良就毅然决定,必须搬。”搬迁地最终确定在乌龟山,从高空俯瞰,乌龟山因为像一只趴着的大龟而得名,龟背处较为平坦具备建房条件。

吴国良曾工作过的地方——乌龟山农村危房改造搬迁点。记者张星宇/摄

确定搬迁点后,吴国良便开始入户宣传。很多老乡都问他:“咋搬啊,乌龟山路不通、水不方便,房子咋盖,搬过去咱们搞啥?”吴国良总是耐心回答,把盖房子的补贴政策一项项详细说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担心,我会为大家协调解决好建房问题”。


我也问过国良同样的问题,当时他只说了几个字‘铲平这座山头,给大伙重建新家’,眼睛里透着坚定。”2016年,关上一、二小组集中建房项目被纳入省级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项目。2017年,乌龟山搬迁点房屋建造工程动工。

征地、规划、招投标、看图纸、抓工程建设,吴国良一件都没落下。“不仅如此,每户的搬迁申请表他都要看,稍有不对就直接去老乡家问。建房那段时间,只要路过这里他就进来看两眼,每天都要打几个电话给我。”李建荣回忆。

新房建设预计在今年6月底完成,村民们抽签后将陆续搬入。洒海村也将在现有西瓜种植的基础上,发展芒果种植,让村民不出远门就能就业。“吴国良曾经承诺过的,我们会一一兑现。”李建荣说。

他把房屋建设最困难的问题解决了,却没能看到村民搬迁后的样子。大伙还想着在新房子里请他吃顿饭,好好感谢他,可现在没机会了。国良,你怎么能不守约呢?”李建荣紧紧握住手中的图纸,看着涂涂画画的痕迹,那是吴国良在上面改了又改留下的。

担当

为早日脱贫摘帽 不眠不休干工作

距离2018年12月31日还有246天6小时42分钟55秒……4月28日,记者采访时,汤丹镇镇政府办公大楼一楼,脱贫摘帽倒计时时钟一分一秒倒数着。

五楼左手边第一间,就是吴国良的办公室。“汤丹镇扶贫工作队员管理办法”三块大标牌占据了半面墙,两盏顶灯有一盏坏了,吴国良便在旁边接根线,挂了只节能灯。饮水机里有空纸杯,却不见茶罐。“国良不喜欢喝茶,平时喝白水,他说这样方便。我从没见过办公室水桶空着,他总会提前把水搬上来换好。”同事周明回忆,有一次两人加班,吴国良帮他打好饭放在桌上,直到下班时他才发现吴国良自己都没吃饭。

吴国良的办公桌上堆满材料,“农危改推进情况统计表”“动态管理基本情况统计表”整整两摞,三本工作记录本其中两本已经记满。如果不仔细观察,桌角边的药盒很难被发现,里面放着各种药,有些吃了大半,有些还未拆封。

2012年7月,吴国良到汤丹镇工作,任党政办主任助理、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主任。

党政办嘛,镇上大事小事都要管,同事们的琐事他也要管。”杨秀萍回忆,当时和吴国良一间办公室,她负责日常文件接收和打印工作。“办公室里没打印机,文件来了我就要跑到楼下去打,一天上下很多次,国良把这些都看在眼里。一天我对他说,咱们办公室要是有台打印机就好了,隔天,我桌子上就放了台打印机。”还有一次,杨秀萍在回家路上车胎爆了,便发了条朋友圈询问修车厂电话。“我才发出去几分钟,就接到国良的电话,他告诉我已经帮忙联系修车厂了。我当时非常感动,有这样的同事真是幸福。

2014年8月,吴国良任汤丹镇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党政办主任、中河村党支部书记。

他曾经约我去学土木工程网络教育,我没去,但他却坚持下来。他是学物理专业的,我问他为什么又要学土木工程,他回答‘不学点建房的常识,老百姓问起来怎么解释’。他还喜欢收集关于东川的书籍,《东川市志》《东川府志·东川府续志》《东川铜矿志》《东川古代简史》《东川文史资料》等等,像同事们的‘百度’。”对周有才来说,吴国良像良师,亦是益友,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各种问题。

2017年9月,吴国良任汤丹镇扶贫办副主任、中河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曾和国良开玩笑,你办公室在旁边,别总往我们这里跑。”吴国良办公室旁边一间,是全镇大数据录入平台办公室。有时录入的时间长,他便会搬个凳子坐在里面,一待就是很长时间。代坤介绍,大数据录入需要非常细致,在吴国良的努力下,汤丹镇顺利完成动态管理和大排查工作,清洗大数据4748条。这些数据的完成,来自吴国良和同事们一个个通宵达旦、不眠不休的夜晚。

自吴国良任扶贫办副主任以来,他尽职尽责,抓项目实施,抓新房建设,抓产业增收,落实政策保障,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汤丹镇镇长罗雄介绍,去年,镇上集中资金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人民群众出行难、用水难和无文化活动场所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扶贫工作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

提升

让党支部强起来 带着群众脱贫致富

2014年,吴国良到中河村任党支部书记,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整顿班子软弱涣散问题,提升班子能力建设。

新官上任三把火,吴国良“这把火”可谓“”得彻底。“他果断把办公室设在为民服务站大厅的一个角落里,经常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中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杨燕华回忆,那段时间,吴国良经常带领班子去各处学习,深夜把大伙从家里叫回来开会也是家常便饭。

中河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手册”上,每一页都写着吴国良的名字。他有时是主持人,有时是主要发言人,从交纳党费到建房修路,每次会议的议题不少于4个。开会时,在场的班子成员都要发言,若对情况不清楚或是说不出来,吴国良就限时让他摸清情况,回来汇报。通过抓党建,中河村班子的凝聚力加强了,全村工作从杂乱无章变得有条不紊。

你说要是没了这领头雁,其他的该怎么飞。他叫我哥,但他才是我学习的对象。”杨燕华哽咽了。

吴国良的随身公文包装满了与扶贫相关的材料。记者张星宇/摄

吴国良在中河村的宿舍就在为民服务站对门,说是宿舍,其实只有一张床。驻村第一书记佟云明回忆:“天冷的时候我让他多铺点在下面,他总说不冷,天热时让他挂蚊帐,他又说没有蚊子。哎,累到倒头就睡的人肯定不会觉得冷,也不怕叮。

在中河村,有300户农户需进行C、D级危房改造,吴国良带着班子成员一户一户摸情况,一家一家说政策。目前,中河村仅剩3户未完成危房改造。

村民刘太清是吴国良的帮扶对象,吴国良不仅帮她解决盖房问题,还帮她女儿实现大学梦。“那时盖房,他三天两头就往家里跑,沙土拉来没有、墙刷了多少都会问。我家有两个娃娃,一个大学毕业时他带去镇上实习,每个月能拿2000元工资。另一个正在读大学,助学贷款也是他帮忙弄的。”2015年,刘太清家脱贫摘帽,按“脱贫不脱政策”的规定,吴国良仍是她家的帮扶责任人。

我想着这样的好人要是一辈子挂我们家、帮我们家该多好,现在他走了,我要把在湖南上大学的女儿喊回来,一起参加他的告别仪式。”刘太清抹抹泪,拿起手机给女儿打电话。

73岁的陈发明也是吴国良的帮扶对象。老两口原来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生活无人照顾。吴国良不仅帮助他家盖好新房,还说动儿子把老两口接到家里住。“他每次来我家都不吃饭,只顾一个劲说事情。他说不仅要帮我们住上新房,还要让我家通水、通电,现在啥都实现了。我和老伴盼着这样的好人能活到100岁,听到人没了,心里‘辣疼’。

村民罗天存的家在进村路旁边,每次吴国良路过他家,就要打个招呼。“他有时问娃娃的事情,有时问用水通不通畅。那天晚上听到他出事,我心里真是难受极了,‘贴’在门口的好人不在了。”在罗天存家门口的“挂钩帮扶牌”上,依然写着“吴国良”。

中河村外,是一片青山绿水,村内道路清洁、民风淳朴。那一片片青椒地里,有吴国良带领村民种下的“致富果”。

传承

为照顾母亲放弃学业 和父亲一样干扶贫工作

2004年至2007年,吴国良在昆明学院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学习,期间,他邀约宿舍同学一起考本科。

那时他带着大伙去图书馆、给我们补课,成绩非常好。但他却放弃了考试,因为他母亲摔伤了腰,他在床边照顾了一个月。”“是啊,那时他弟弟还在读高中,为了给家里减少压力,他希望尽快完成学业出来上班赚钱。”“他从昆明学院毕业后,本来有份不错的工作,但他没去,而是回到拖布卡中学当老师。除了上课,还任党支部副书记,自己开发了一套教学系统,为学校建网页。”谈起吴国良,同学们总是回忆满满。正直善良、勤奋上进、有毅力,这是大家对吴国良的评价。

吴国良当老师时,父亲吴正云对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带好别人的娃娃,误人子弟的事可不能干”。吴国良的学生杜娇回忆起这位良师,心中充满感激。“那时我很内向,因为家里穷还有点自卑,吴老师总是鼓励我,课余还辅导我的功课,他上课风趣幽默,总能把知识讲得简单易懂。他对我说,出身贫穷不能选择,但可以依靠自己一双手创造财富,现在我长大想回报他的恩情,可是没机会了。

吴国良的父亲吴正云很瘦,黝黑的皮肤是劳作时太阳留下的痕迹。“国良小时候是个听话的娃,从来没被打过、骂过,参加工作后很忙,不常回家。时常听到他的领导、同事夸奖他,我心里开心但也不表扬他。”吴正云是老党员、老村干部,扶贫工作一干便是一辈子。“他走得光荣,我不后悔让他干扶贫工作。为了群众为了大伙,他干的是好事。”这位坚强的老人自豪地说。

谈起儿子,母亲张万存非常悲痛:“他为了照顾我休学一个月,天天在病床前服侍,给我洗衣服打饭。我出院后,他经常买水果回家看我。后来干了扶贫这个工作,非常忙,每次回家吃完饭就赶回单位。”她身上穿着的这件薄衫,还是吴国良买的。

赵有兰家住在吴国良家旁,两家时常来往经常串门。“那天他带着人来看盖房子的事,他就站在家门口一米的地方,也没进去喝口水。”赵有兰回忆,听到噩耗那晚她正准备睡觉,接到电话后拿着电筒就出来看,外套也没来得及穿。

若不是他平时关怀他人、与人和善,邻里乡亲又怎会对他这么好,我们兄弟姐妹又怎会互敬互爱。”在表姐张敏眼里,吴国良是个孝敬长辈、关爱兄弟姐妹的人。

简朴

生活满是书香 关怀是最大的浪漫

打开吴国良的微信朋友圈,内容很简单,在食堂吃到的可口饭菜,下乡路上看到的风景,还有一些时政新闻的转发链接。

吴国良在东川城区的家并不大,家里布置得也很简单,除了一些石头和结婚照,基本没有其他摆设。“我们原本的房子比这个大,但父母亲住不习惯,就换了这里,有个小花园可以出来晒太阳,跟乡下很接近。房子装修时他没说什么,让我按自己的喜好来弄,给他留个书柜就行。”妻子李梅指着吴国良的书柜,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他会从网上淘一些旧书来看,什么类型的都有。我不懂的知识也问他,他总能答上来。

吴国良家的方桌上,仍摆放着《东川区脱贫攻坚责任书》。记者张星宇/摄

书柜旁边,便是吴国良的“办公区”。一张木制四方桌,上面摆着一台电脑、厚厚一摞资料,《东川区脱贫攻坚责任书》压放在键盘上,似乎是刚翻开过。


别人的妻子过生日、过情人节,都能收到花和礼物,国良从没送过我。他的浪漫,是悄悄地帮我报一些考试。他觉得我哪方面知识欠缺就帮我报名,临近考试还督促我学习,这算是独有的浪漫吧。”李梅说,她最看中的是吴国良的真诚和善良。

吴国良的妻子悲痛欲绝。记者刘凯达/图

2010年,李梅到拖布卡中学工作时认识吴国良,那时候她工资低,吴国良常在生活上帮助她。“后来国良去汤丹镇,我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那里。我被分配到弯腰树村驻村,他在中河,两个村单边一趟就是两小时。”李梅的手机通话记录里,很少有吴国良的来电,两人每次通话不会超过30秒。“不接电话、不回短信是经常的事,接起来他也说在开会或是下村路上,匆匆两句就挂断了。

2014年,吴国良和李梅登记结婚,至今没有孩子。“我们原本打算明年干完脱贫这个事后就要孩子。家里沙发上摆着给侄儿子的玩具,他是个爱孩子的人。”李梅遗憾地说。

吴国良办公桌上的小药箱。 记者刘凯达/摄

吴国良家里也有一个大药箱,里面放满了各种药丸,仔细看,都是用来治疗肾病的。2015年体检,吴国良被检查出患有慢性肾炎,每个月都需要去医院复查,每天得吃一大把药。“他从不准时去复查,医生都给我打电话了。我强迫他这个‘五一’去成都看病,说了很多次他才勉强答应。”说到这里,李梅哭了出来。

沿着吴国良的工作线、扶贫线采访,记者看到的是一栋栋新建成的宜居农房,一条条水泥硬化的路面,一个个精准的数据,一项项富民的产业。站在事故发生地,记者与同行者悲怆地望着车辆坠落的陡坡,眼前浮现的是昆明大地上许多像吴国良一样忘我工作、坚毅实干的扶贫干部,用永不坠落的扶贫之志,成就着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随评

接过接力棒 打赢攻坚战

胜利的曙光在望,而英雄倒下了,让人扼腕叹息。

脱贫攻坚这个战场上,虽然没有枪林弹雨,却同样有冲锋陷阵,不仅流汗流泪,甚至要流血牺牲。据统计,近3年,全国已经有100多名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牺牲,优秀共产党员吴国良就是其中之一,他将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红土地,献给了扶贫事业。我们向吴国良致以崇高的敬意!

吴国良听从党的号召,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尽心尽力尽责地当好一名扶贫干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名扶贫干部坚忍不拔的高贵品质和勇于担当的使命精神。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辱使命,把责任担在肩上,把使命牢记心中。他下得去待得住,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用一片真心对待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帮贫困群众办实事、谋发展。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树立起崇高的威信,赢得群众的好口碑,同时锤炼了自己的党性。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吴国良忠实履行党旗下的誓言,忠实履行职责,无私奉献,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实实在在为群众想办法,为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提供服务和帮助,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一栋栋新建成的宜居农房、一条条水泥硬化的路面、一个个精准的数据、一项项富民的产业……默默见证着他的工作业绩。

誓言无声,但他用心践行,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得到提升,密切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吴国良抱憾而去,但他的精神永驻,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追思、缅怀像吴国良一样抱憾而去的众多扶贫干部,就是要向他们学习,接好接力棒,完成英雄们舍命去奋斗的伟大事业,告慰忠魂。

抓好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

当前,昆明的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还有一块块硬骨头要啃下,还有一个个“堡垒”待攻克,期待更多的扶贫干部以英雄为榜样,学习英雄不惜流血流汗、脱皮掉肉的拼搏精神,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以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以决战决胜的勇气,以钉钉子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昆明日报 记者张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