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昆明17.4万农村人口脱贫

11.07.2015  14:09

  “向贫困宣战 建幸福家园”系列报道之一

  “十二五”以来昆明17.4万农村人口脱贫

  2017年底实现20.75万人“两不愁、三保障

  “十二五”以来,昆明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7.4万人。昨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向贫困宣战 建幸福家园”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阮凤斌介绍,昆明扶贫开发的优势是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将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为抓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到2017年底,稳定实现20.75万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即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解决17.4万人“七难”问题

  昆明是集大都市、大农村、大山区、大贫困“四位一体”的省会城市,有东川、禄劝、寻甸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倘甸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以下简称“两区两县”),是全国有3个以上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省会城市之一。

  截至去年底,全市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7个县区有贫困人口20.75万,贫困发生率达7.1%。其中20.23万贫困人口集中在“两区两县”,占全市贫困人口的98%。为此,昆明打响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以“两区两县”为主战场。

  自2012年起, 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把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来抓,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县区年度目标考核和县委书记工作实绩考核的内容,实行差别化考核。40名厅级领导挂钩联系40个贫困乡镇,每人挂钩帮扶一个贫困重点村。“十二五”以来,围绕整体谋划、社会扶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体制创新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实施周期长、含金量高、投入资金多、覆盖面广的扶贫开发政策。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全市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7.4万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的住房难、就业难、行路难、饮水难、增收难、上学难、看病难“七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411个贫困行政村“一通六有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住的是低矮的土坯房,这是禄劝县翠华镇兴隆村委会兴隆村小组187户村民实施宜居农房建设前的真实写照。现在120栋统一的白墙青瓦,户均150平方米漂亮的农房建起来了,村庄道路整洁通畅,房前屋后绿树环绕,家家庭院鸟语花香。

  2012年,《昆明市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正式启动实施,以省市411个重点贫困行政村为主战场,累计投入专项财政资金6.6亿元,实施宜居农房建设4.07万户。通过3年的努力,411个贫困行政村基本实现通公路、有房住、有水喝、有产业、有学上、有病能就医、有活动场所的“一通六有”目标。

  贫困村“一村一企”帮扶全覆盖

  对重点贫困地区实行包乡、包村对口帮扶,是昆明扶贫攻坚中的社会扶贫新举措。全市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的基础上,又开展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动员行动,目前,参与挂钩扶贫的单位(企业)商会数量达463个,是“十一五”期间的3.3倍,实现贫困村“一村一企”帮扶全覆盖。累计动员社会力量直接投入资金3.24亿元、物资折款0.23亿元。

  去年以来,先后动员25个单位包扶28个乡镇、104个单位包扶104个行政村,重点攻坚自然村100%通公路、50%以上通硬化路、村庄内道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农村五小水利建设覆盖率达98%以上及人饮安全有保障五项工作任务,预计今年投入超过4亿元。

  今年起宜居农房建设补助提高

  “十二五”以来,昆明市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建立起完整的制度性扶贫开发投入保障体系,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43亿元,到户贷款12.52亿元、项目贴息贷款2.19亿元,其中:市级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55亿元,占总投入的59.3%;到户贷款4亿元,占总投入的31.9%。用于实施整乡(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信贷(到户贷款)、革命老区、易地扶贫、安居工程、互助资金等项目。

  为使扶贫开发有资金保障,昆明市首先建立起市级整村推进投入保障制度。每年实施20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每村投入20万元。二是建立配套资金投入保障制度。省级行政村整村推进、革命老区建设、易地搬迁,市级按照1∶1标准进行配套;整乡推进,市级每个配套1000万元; 2013年以前实施的省级自然村整村推进,市级每村配套5万元。三是建立贴息资金投入保障制度。市级每年安排500万元的财政贴息金,用于1亿元到户贷款发放。四是建立宜居农房建设补助保障制度。2012—2014年实施的宜居农房,易地搬迁每户补助3万元,就地重(新)建每户补助2万元,修缮加固每户补助1万元,风貌改造每户补助0.5万元。今年起,拆除重建每户补助4万元,修缮加固每户补助2万元。

  培育特色产业让农民钱包“”起来 针对“两区两县”的特点,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将以水、电、路、讯、房为重点,让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起来。同时抓好精准扶贫和区域扶贫。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扶持对象,做到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此外,实施好乌蒙山片区规划建设,加快倘甸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聚焦整乡推进、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努力实现扶持一片、脱贫一片、致富一片的目标。完成整乡推进15个、行政村整村推进170个。

  依托省会城市的市场优势,引入龙头企业,积极培育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建立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联机制,突出农民参与,做到企业发财,农民致富,让贫困群众的钱包“”起来,走产业富民之路。

  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制定“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生没有继续升学)就读职高的扶持政策,实施职业教育扶贫行动计划,通过针对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收入增加。(昆明日报 记者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