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菌霸占全国7成市场

18.04.2015  12:07

云南野生菌资源丰富。记者 赵永峰 摄

在备受好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云南的野生菌被介绍给了中国甚至是世界的观众——这个隐藏在群山之间的独特珍宝与云南的亲密关系。实际上,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野生菌早已作为云南人餐桌上的主要食材之一,融入了云南人的日常生活。而现在,随着经济发展,野生菌作为普通食材的身份渐渐转变,野生菌产业的发展升级,让野生菌从餐桌美味,逐渐成为了一张蜚声海外的云南名片。

昨天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牵头组织的“魅力彩云南 特色云系列”绿色云菌新闻发布会上,省林业厅副厅长冷华表示,云菌已经成为仅次于烟草、咖啡和蔬菜的创汇支柱,“云菌”品牌效应基本形成。

云菌现状:全国70%野生食用菌来自云南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森林类型多样,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野生食用菌物种最丰富的地区。

据统计,云南有食用菌类882种,占世界2000种的43%,占中国978种的91%。世界四大名菌——松茸、牛肝菌、块菌、鸡油菌,在云南均有分布,且资源量较大。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土从、干巴菌、红菇、块菌、金耳等,不仅产量居全国之首,质量也最优,其特有的风味和保健功能构成云南高原特色食用菌群体。

全省野生食用菌自然产量50万吨,其中已大量开发利用的约有20多种,年产量约8万吨,全国市场商品野生食用菌约70%为云南所产。”冷华说道。

云南野生菌资源得天独厚,而为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政府层面也做了不少努力。2007年,云南提出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云南优势特色产业发展;2009年以来,省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从资源环境保护、科技研发、加工、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多个关键环节扶持云菌产业发展;2014年云南政府下发意见,明确提出一系列促进云菌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目前,昆明、玉溪、楚雄、大理、迪庆、丽江等州市已成为野生食用菌加工出口重点区域和市场集散地。2014年,全省实现食用菌产量39.8万吨、产值100亿元、销售收入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24.4%和23.5%。其中,野生食用菌产量8万吨,实现产值67.8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日本、泰国、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排名仅次于烟草、咖啡和蔬菜,成为云南重要的林下经济产业。香格里拉松茸、丽江羊肚菌、楚雄牛肝菌、大理鸡土从、易门干巴菌等地理标志性产品具有一定知名度,“云菌”品牌效应基本形成。

生态保护:建设野生菌资源保护基地

在历史上,生活在林区、山区的居民一直都有食用野生菌的习惯。近年来,由于野生菌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使得价格居高不下,利润可观。而这直接导致了菌农的乱采乱挖、过度采集现象。

野生菌独特的生长环境以及无法人工培植的特性造成了菌农“野生无主、谁采谁有”的固有观念,滥采现象破坏了野生菌的可持续生产。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霍建国曾表示,云南省本来是世界上松茸最大产区之一,但由于采收不科学,云南松茸主产区的松茸产量正在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

要让云菌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产业和品牌,环境保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云南目前是如何采取措施,实现云菌的可持续发展呢?

冷华表示,目前主要采取基地保育、生态补偿、制度约束、遵守村规民约、野生菌资源保护区勘界挂牌、禁止滥采乱挖等方法落实管护措施,增强林农和生产营销企业的资源保护意识,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迪庆、楚雄、丽江、大理等主产区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设资源保护基地进行保护。

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巡视员杨正良表示,省供销社食用菌研究所在野生菌主产区建立松茸、羊肚菌、块菌、牛肝菌、鸡土从等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培育基地13个,面积8000多亩,进行野生菌资源保护和原生境人工促繁,封山育菌,使自然产量提高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