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带一路”方向日渐清晰

29.01.2015  13:02

  1月26日下午,德宏代表团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讨论。“口岸建设”、“互联互通”、“产业基地”、“跨境农业”成了代表们口中的热词。会上,有人问人大代表、陇川县委书记李正环:“你们的工业园区建设得怎么样了?”“尘土飞扬啊!”这位县委书记直白的回答引来一片笑声。

  会后,李正环一脸认真地对记者说:“真的是尘土飞扬。”这个距离陇川县城两公里的工业园区,是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重要产业承载基地。

  代省长陈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为云南省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而陇川的行动,正是德宏乃至整个云南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下,拓宽发展新空间的一个缩影。这些行动,让“一带一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等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宏大主题,在人们的视野中、生活里逐渐清晰了起来。

   一个边境小城的兴奋点

  2013年9月和10月,我国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年多来,如何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以新战略抓住新机遇,成为云南省各州市都在思考的问题。

  德宏是我国以及云南通往南亚东南亚、直达印度洋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古代,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今天,德宏在沿边开放中的优势尤为明显。近年来,德宏对缅甸贸易额占了中缅贸易额的30%左右,占滇缅贸易额的60~70%。

  在德宏与缅甸接壤的503.8公里边境线中,有50.899公里在陇川县境内。位于陇川县城章凤镇的章凤口岸,与缅甸国家级口岸——雷基市仅一步之遥,距缅甸八莫港92公里。去年,章凤口岸获批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还建起了保税库,口岸免税店建成营业,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大通道建设仍是陇川在“如何积极融入”中的重点。据李正环介绍,瑞丽到陇川20公里高速路正在修建,明年有望建成通车。同时,当地正在为章凤到缅甸八莫78公里二级路的修建做前期准备。“我们也在争取陇川到腾冲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如果这条路能修起来,瑞丽-陇川-腾冲,就串起了瑞丽试验区和腾冲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

   一次末梢与前沿的转变

  陇川忙着打通道,瑞丽则大项目不断——

  今年,北汽瑞丽产业基地一期年产5万辆汽车生产线、银博摩托产业园年产100万辆摩托车生产基地都将建成投产。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尤其是缅甸市场的IT产业,如手机、电视机生产企业也将落户瑞丽。

  “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其中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使德宏从开放的末梢、交通的末端,变成了开放的前沿、交通的枢纽。”人大代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俊强说,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的重大战略中,德宏有3个功能定位:一是通道枢纽,二是产业基地,三是交流平台。围绕这3个定位,德宏今年将进一步加大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口岸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地开工建设一批大项目。

  去年,德宏对外贸易增速达到了历史上少有的84%。王俊强说,随着高速公路通车、芒市口岸机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德宏将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本报记者 杨茜

   互联互通

   今年看看这些云南通道

  今年,云南要确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铁路在建里程达到1644公里。加大金沙江黄金水道开发力度,争取中老铁路境外段、中缅陆水联运取得积极进展。

  这些数字和名词背后,究竟有哪些“大通道”含义呢?27日,人大代表、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刘一平对此进行了进一步解读。

   水运

  ● 今年将进一步打通丽江到水富航运,加强码头建设,积极融入到建设长江经济带中。

  ● 澜沧江国际通道疏浚工程正加大力度,提升通航能力。

  ● 通往缅甸皎漂港、印度洋、南亚通道的前期工作正在加强,争取尽快实施。

  高速路

  ● 新开工小龙高速路,其实就是老昆嵩高速路北移,这项工程将进一步解决南北大通道不畅问题。完工后,加上新昆嵩高速路,该区域的通行能力将从以前的4车道升级为12车道。今年,南北大通道将打通,它连接的是四川、贵州、湖南中部经济区。

  ● 今年5月开始建设的华坪到攀枝花高速公路,连接的是成渝经济区。

  ● 今年开工的小磨高速路,解决的是与东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该区域现在是二级路,工程项目就是为了提高通行能力,完工后,昆明到磨憨就实现了全程高速路。

   代表声音

   实施“八个三”融入“一带一路

  对于云南如何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努力把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人大代表、省商务厅厅长和良辉认为,要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这其中包括推动实施“八个三”战略措施:一是孟中印缅、大湄公河次区域融入“一带一路”全面发展;二是互联互通、口岸通关和营商环境3大基础保障发展;三是展会论坛、周边磋商和部际联席会议3大平台助推发展;四是内贸、外贸和走出去引进来三维市场一体发展;五是沿边、周边和全球三轮驱动同步发展;六是试验区、边跨合区和综合保税区3区联动协同发展;七是国家级、省级和州市级园区3园整合支撑发展;八是西部、中部和东部3部合作共赢发展。

   专家观点

   实现“互联互通”让云南侨胞成为领路人

  “不久前我去广西考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高铁畅通。回望云南,倍感压力,时间紧迫,要加大力度。”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杨思灵分析说,从2004年国家制定高铁发展规划图开始,到如今高铁覆盖全国28个省份,云南却离高铁依然“一步之遥”,对比周边省份,形势不容乐观。

  在他看来,云南要想真正融入“一带一路”,首要前提是实现“互联互通”,这既包括与周边国家的通连,也包括与其他省份的通连,同样也要求云南省内各地之间实现交通高效通连。“高铁建设要提速,城际列车也应该尽快开起来,只有这样,云南的区位优势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杨思灵呼吁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给予云南更多具体支持,让路网的建设更高效。“腾冲就是传统侨乡,华人华侨历来是外资企业‘走出去’的主体,同时也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领路人,融入‘一带一路’,要充分发挥华人华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如果说交通路网是“硬件”,那么文化和情感就是“软件”,杨思灵很看好云南侨胞资源这座富矿。

  他建议各级政府努力挖掘侨资侨智,尤其要充分利用新生代、新华侨华人和重要侨胞社团的资源优势,密切联系,以侨为“”,加快建设和沿线国家的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例如,目前许多华人华侨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立起大到跨国企业、小到便利店的市场流通网络,这有利于云南与其他国家贸易渠道的互通互联,云南企业产品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进入当地市场,云南产品有望迅速融入当地市场,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

  “以‘侨’为中介,利用侨胞资源不能泛泛而谈,必须加强政策倾斜,通过制度来引导,鼓励侨胞主动融入云南的布局。”他提议构建华侨产业园,合理引导侨资投向,建立侨资产业集聚园区,使之成为云南与其他国家开展产业合作的重要载体。(完)(记者 赵希 杨茜  罗南疆)  

来源: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