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高考风雨路 三代人命运转折点

06.06.2017  17:52

     昆明信息港综合 3+X、自主命题、高考移民、陪读、裸考、弃考、地方卷、全国卷、新课标卷….如果没有1977年恢复高考的政策,这些名词可能永远不会出现,而这些与高考有关的所有词汇,见证着也参与着40年来高考制度的尝试与变迁。

    如今又到6月高考日,今年距离当初恢复高考已有40年。曾经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考试,如今它依然严肃和备受瞩目,但多了一份孩子成人礼的意味。

    1977年恢复高考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1977年10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1978年全国统一命题

    1978年,教育部下发《关于1978年高等学校和中专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高考全国统一命题,考外语科目。

     1983年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教育部印发《关于一九八三年全国全日制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的报告》和《一九八三年全国全日制高等学校招考新生的规定》。《报告》提出了“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4年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

    教育部印发《关于一九八四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会议的报告》《一九八四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定》。《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在招生中应加强对考生在高中阶段的考查,改革招生来源计划,开始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方法。

    1988年规定保送生条件

    国家教委发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规定了保送生的条件及办法。

    1989年高考标准化

    国家教委发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规划》,标志着高考标准化研究阶段结束,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1990年会考制度

    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的意见》,决定从1990年起,用两年左右时间有计划地在全国逐步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

    1994年 “并轨”招生

    4月7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部分高等学校开始进行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试点。当年,全国40多所高校招生实行“并轨”。高等学校试行“并轨”招生,消除了国家计划招生和调节招生的录取分数差距。

    1997年全面实行并轨招生改革

    199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坚持改革方向,巩固改革成果,圆满、全面地完成所有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当年,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实行并轨招生改革。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30%~50%。

    1999年 3+X模式

    1999年,高考综合测试引入“X”,即:3门大科语文,数学和外语。“X”为自选小科。

    2001年取消年龄、婚否限制

    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就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作出规定,对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取消“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周岁”的限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

    2002年首次全面实现网上录取

    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第一次全面实现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85%。

    2003年 6月高考

    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5年考生诚信档案

    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建立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诚信档案的通知》,要求自2005年起,由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建立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全国统考考生的考试诚信档案。

    2008年进一步规范网上评卷工作

    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考试网上评卷暂行实施办法》《国家教育考试网上评卷技术暂行规范》《国家教育考试网上评卷统计测量暂行规范》,进一步规范网上评卷工作管理流程。

    2009年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试点省份达16个

    增加河北、吉林、江西、福建、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宁夏10个省区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改革试点,试点省份达到16个。

     2014年高考改革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截至2016年,已有上海、天津、河北、浙江、山东、福建、四川、广西、湖北、江西、辽宁、广东、内蒙、重庆、贵州等15个省份取消了本科三批,上海市率先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并,成为一个本科批次。

    2017年云南高考录取合并二本三本批次

    2017年,云南省进行批次调整和优化,将二本批次与三本批次进行合并。调整后的批次设置情况为:提前本科、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自主招生、一本、一本预科、二本、二本预科、提前专科、高职专科、高中中专等批次。

    高考40年之“”盘点

    最难考的一年

    毋庸置疑,刚恢复高考的那年,成为了40年来录取率最低的一次高考。据统计,当年参加高考人数达到了570万,而实际录取人数只有27万,录取率仅5%。中断了12年的高考恢复,由于报考人数过多,造成印刷试卷的纸张不足,最后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而那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考生最多的一年

    从统计数据来看,2008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成为历年之最,达到了1050万。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2007、2008、2009三年高考报名人数形成了一波高峰,都突破1000万大关,分别为1010万、1050万、1020万。而至近年,由于90年代以后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基本稳定在950万以下。

    最有名的高考作文

    2009年的高考,四川考生黄蛉用古文字完成了自己的高考作文《熟悉》。黄蛉的这篇作文通篇以甲骨文为主,还包含部分金文、篆体字。但作文被翻译成现代汉语后,根据相关评分标准,因为跑题而被判了8分(满分为60分)。

    如果说黄蛉剑走偏锋,那2001年江苏考生蒋昕捷的通篇白话文《赤兔之死》赢得了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拿到了满分。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奉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之辱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勇武,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常闻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⑹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年龄最大的考生

    2001年5月,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1929年出生,退休前已经从事了36年医疗工作的汪侠老人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开始了自己的高考之路。尽管2002年他已经被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破格“录取”为旁听生,尽管49门功课全部合格,但因为一直没有学籍,自2007年起,汪侠老人多次参加高考,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一直坚持。到2015年,他已经参加了15次高考。

    高考次数最多的考生

    在四川省成都市,有位刚满50岁的高考生,每天带着厚厚一摞高考资料泡在茶楼复习。他叫梁实,是参加高考次数最多的考生,今年已经是他第21次赶考,因年复一年地坚持考试而被网友冠以“高考最牛钉子户”的称号。

    最难打破的“魔咒

    10年高考8年雨……不过,去年没有再下雨。据云南气象台预计,从明天开始,阵雨就会带走一些空气中的温度,对于参加高考的昆明考生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编辑:昝娟娟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