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农交会合作签约886.88亿元

07.11.2016  18:39

  农交会第一天,云南展团(除昆明市外)现场销售580.53万元,比去年在福州参展期间的全部销售额增加近3倍。

  通过集中签约和场外签约的方式,云南省与国内外企业共签订农业合作项目153个。

  项目涉及12个省区市,其中广东省、北京市、四川省、贵州省成为投资总额最多的省区市。

  昨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二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通过集中签约和场外签约的方式,云南省与国内外企业共签订农业合作项目153个,协议总金额886.88亿元。其中,省内投资合作项目73个,协议总投资408.35亿元,境内外来滇投资合作项目62个,协议总投资472.56亿元;贸易类项目18个,协议总金额5.97亿元。

  参加昨日上午集中签约项目的64个,协议总金额664.78亿元,其中有昆明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广东保利资产管理公司签署设立高原特色都市农业发展基金的框架合作协议,签约金额180亿元;北京宜花花卉科技有限公司与红河州泸西县人民政府签署云南璟荣泸西互联网鲜花种植项目框架协议,签约金额66亿元;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玉溪市投资19.7亿元开展100万头生猪和2000万只肉鸡生态循环经济养殖暨肉食品加工;香港投资商拟投资3亿元在保山市施甸县设立万亩特色咖啡产业园及核桃深加工等项目。

  项目涉及12个省区市,其中广东省、北京市、四川省、贵州省成为投资总额最多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省合作项目9个,协议总金额168.07亿元;北京市合作项目8个,协议总金额109.52亿元;四川省合作项目10个,协议总金额53.87亿元;贵州省合作项目5个,协议总金额39亿元。

  签约项目主要聚焦种植业、养殖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观光旅游等涉农领域,符合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产业招商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更强。同时,引入互联网+农业、生态养殖、高科技种植与加工、农业园区产业化生产与观光建设于一体等元素,有助于推动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步伐。一批做大经济合作项目或框架协议的成功签署,将进一步扩大云南农业的开放合作,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此外,据农交会执委会消息,农交会第一天,云南展团(除昆明市外)现场销售580.53万元,比去年在福州参展期间的全部销售额增加近3倍,预计到会展结束,现场销售额可达2千万元以上。签订协议32个,金额1.059亿元,达成意向性协议234个,金额20.04亿元,已超过去年总量的10倍以上。去年福州展会云南展区最大一笔协议为800万元。

   科技创新+新媒体 助推农业品牌化发展

  昨日上午,由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委会主办,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等单位承办的“中国品牌农业论坛”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 “科技创新:品牌农业的原动力”。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立雄等领导和嘉宾出席论坛。

  活动还正式揭晓了《中国农业品牌年鉴2016》。随后,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张兴旺做了《农业品牌营销要上网唱“三部曲”》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中心秘书长冷淞做了《新媒体影响下的农业品牌传媒与塑造》主题演讲。

   强化品牌、精品意识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立雄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为云南提供了一次完美的学习交流机会,将认真学习借鉴各省市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努力打造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更好更快地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

  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则在致辞中提出,品牌化农业,关键是区域化品牌。其次是产业化品牌需要精细化,“农业必须是产学研结合,小到每一个小产品,这样才能够把农业布局到结构性改革,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路径来设计好、谋划好。”最后是建立特色品牌,此外,产品本身核心竞争力需通过科技来发现它的附加值。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刘艳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农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形成一整套研发体系,但是支撑品牌研发能力不足。“‘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带领队伍,转方式、补短板。一是挖掘农业品种的多样性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物质基础;二是针对目前产业存在中的突出问题,研究综合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流程模式;三是加大对品牌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农药研发。四是加大新模式研发。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深化创新,努力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品牌农业科研团队,为中国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相信通过本次论坛,交流品牌农业发展,可以带来新模式、新业态,为实施农业发展战略新的影响,为农业新状态增添新动能。”

   唱好“三部曲”要有“三倾向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中,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张兴旺带来了《农业品牌营销要上网唱好“三部曲”》主题演讲。张兴旺在演讲中表示,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唱好“三部曲”,要有三种倾向:一部曲,规避自闭症倾向。很多农业品牌的培育、建设、宣传,还处在一个品牌视角出发,一些对消费者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应和传达。品牌宣传过程中,应该把品牌的价值、品牌的魅力传递。第二部曲“从印象派到品牌派”。由原来把品牌简单粗放地定义为产品之余,还需要增加附加值。第三部曲“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如果开拓一个新的市场投入的费用大概在5倍左右,在老客户身上的投入成本却要低很多。农业产业要用数据说明,把产品分析透,把市场分析透,在互联网时代,运用大数据完全可以实现。

   使用好食品“媒体”塑造农产品品牌

  中国传媒大学广泛电视艺术学博士冷淞带来《新媒体影响下的农业品牌传播与塑造》主题演讲。

  冷淞表示,从今年的奥运会开始,大家不太记得第一名是谁,却对“洪荒之力”印象深刻,说明现在是个个性化的时代。过去农产品要解决温饱,今天不是,今天要健康养生,要口感好。褚橙也不一样,过去是食用主义,今天是休闲、品质。“建议农业品牌跟上消费升级,这是最关键的。

  演讲中,冷淞还对云南提出四大因果定位:因为高原,所以健康;因为生态,所以安全。因为方便,所以宣传。因为传承,所以珍贵。冷淞认为,在传承文化中,云南的品牌塑造是不够的。而就如何使用好食品媒体塑造“农产品”品牌?冷淞提出,第一,电影级、广告级的人文记录片,拍出“类似舌尖”。第二,体验式旅游专题:央视《美丽中国乡村行》节目,通过记者体验的方式直观介绍生产生活与旅游休闲嫁接的盛况。第三,场景化——生态美景中品位健康美食;体验化——体验休闲农业的同时探讨农产品的不同制作方式;系列化——央视唯一的日播。如《美丽乡村中国行》颠覆传统旅游节目样态,将“农产品品牌”生动的视觉呈现。

来源:云南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