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县及早抓实24.8万亩小春种植
本报讯 马龙县统一“小春不小, 大有可为”的共识,紧紧围绕建设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总体部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及早谋划,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抓好小春作物种植工作,实现了小春生产的良好开局。
该县超前谋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备足晚秋作物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燃油等农用生产物资,确保小春作物生产所需物资供应。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逐级分解小春作物种植面积,将各项任务落实到村(社)、到户、到田块,扩大小春作物种植面积,扎实抓好小春农业生产各项准备工作,为全县小春农作物丰产丰收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县按照“尊重农民种植意愿,坚持宜粮种粮、宜菜种菜、宜草种草”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晚秋作物品种,确保晚秋作物产销对路,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实行订单生产,合同收购,提高生产与市场销售的对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充分利用大春作物收获后的空闲地、水毁地、果园空隙地等空田空地发展小春生产,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和种植效益。
该县积极组织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广泛开展晚秋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切实做到工作措施到村,技术指导到田,培训到人,努力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到田率,确保小春粮食作物种植任务的圆满完成。实行分片负责制,严格按照“五统一”(品种、节令、种植规格、施肥标准、病虫害防治)、“五配套”(良种、地膜覆盖、抗旱集雨、单株密植、农机农艺配套)的要求,以粮食高产建设活动为切入点,认真落实科技增粮十项措施,切实将种植、施肥、防病、抗灾减灾等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块,指导农民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施足肥料、清沟排湿,抓好晚秋生产关键技术,提高小春播种质量。同时,县气象局、水务局等部门紧密配合,做好短期、中期天气预测、预报工作,并印发预报资料到各乡镇(街道),以便科技人员及时掌握气候、土壤状况,适时指导农户抓好晚秋生产。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杜绝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确保农户用上放心农资,最终实现晚秋作物增产、增收。通过干群齐心协力,确保了全县小春作物在最佳节令种植。截至目前,全县24.8万亩小春作物已种植结束,其中:共种植粮食作物13.8万亩、经济作物3万亩、种植秋冬绿肥8万亩,为全县农业稳粮增收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