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省重点工作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淘汰落后产能 压减粗钢产能27万吨,退出煤炭产能58万吨,对13类落后小煤矿,坚决做到应去尽去。
培育新动能 一是打造“绿色能源牌”,二是打造“绿色食品牌”,三是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采取停止征收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等一系列降成本措施,确保降低实体经济成本780亿元左右。
优化投资结构和扩大消费 加快“3个100”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和20项智能制造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500户,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500户以上。新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0个。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滇中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的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创新的主体规模。
加强服务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财税、政府采购、高科技企业认定等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专业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科技管理服务人才“三支队伍”。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绿色食品牌” 到2020年,力争形成若干个过千亿元的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100户以上、超过10亿元的新增10户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600个以上,有机和绿色认证农产品生产面积分别增长10%和15%以上;将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0.67:1提升到1:1以上。
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承包土地信息联通共享。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
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德治水平,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集中力量打好“十大攻坚战” 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确保完成国家规划1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启动实施新增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人口35万人左右。产业就业扶贫攻坚战,扶持专业合作社6万个,转移就业85万人。生态扶贫攻坚战,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护林员等项目和政策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倾斜,带动20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健康扶贫攻坚战,切实降低就医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教育扶贫攻坚战,专项资金和招生就业、教师待遇等政策优先倾斜保障深度贫困地区。素质提升攻坚战,对“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深度贫困人口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和常用规范文字,实施青壮年劳动力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农村危房改造攻坚战,实施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40万套。贫困村脱贫振兴攻坚战,优先安排50户以上不搬迁的自然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建成硬化路1万公里,实现1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守边强基攻坚战,实施守边固边工程,扎实推进第二轮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打造边民生活有保障、发展有支撑、管理有秩序、守边有动力的抵边新村。迪庆怒江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新增资金、项目、举措进一步向两州倾斜。
全力提高脱贫质量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消除“等靠要”思想,培育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引导贫困群众艰苦奋斗、自强自立。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落实地方政府责任,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实现所有金融活动监管全覆盖、无例外。
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 统一归口管理政府债务,统筹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强对隐性债务的统计和监测,摸清隐性债务底数。严格实行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设置政府债务“天花板”,严格控制增量债务。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对违法违规举债和担保,实行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 强化企业负债率考核,加大资本金约束,力争每户省属企业负债率降至70%以下。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加快“森林云南”建设,完成营造林800万亩,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300万亩,力争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
加强环境保护治理 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定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开启新一轮大气污染治理行动,确保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指数稳中有升。深入实施“水十条”,确保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0%以上。
加强城乡环境整治 深入实施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县级城市建成区公厕数量提高到每平方公里5座以上。积极推进以昆明为重点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加强环境监管 坚持绿色发展,对不符合环评要求的项目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依法征收环境保护税。加快建立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1400亿元,完成铁路建设投资250亿元,新建5个通用机场,完成民航建设投资40亿元以上。推进水运航道、港口、泊位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水利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新开工50件重点水网工程,完成水利投资600亿元。开工建设中老500千伏电力联网项目。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实施“宽带中国一千兆到户”和“百兆乡村”工程。提升乡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4G网络覆盖面,新建4G基站3.5万个、光缆1.5万公里。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物流示范园区和冷链设施建设,推动全省建制村通邮,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组建跨境物流集团,加快构建跨境物流高效快速通道。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6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开工建设海绵城市55平方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20公里、污水配套管网500公里。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全面完成省级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着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降低非税收入比重,力争全省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70%以上。改革财政资金支持市场主体的管理办法,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永久公示。
全面扩大开放 充分发挥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开放战略中的区位优势,深化与周边国家各个领域的合作。
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对88个贫困县的“改薄”投入全部由省财政负责。依法推进“控辍保学”,将辍学率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大力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加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棚改1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7万套。
推进健康云南建设 支持3个没有达标的州市级医院建成三甲医院、40所县级医院达到国家标准。
推进文化建设 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实施“国门文化”建设工程。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有序畅通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主动接受监督
加强作风建设
来源:云南日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