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将新建100个测震台 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到1.0级
地震,或许是云南人最为关心的地质活动。云南地处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带的东南侧,是主要的受力区域,是我国地震最多、震灾最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地震局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十三五”期间,计划在全省新建100个测震台,将台间距缩短至50公里左右,将全省范围内的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到1.0级。这将对我省地震监测及预报工作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全省范围内地震监测能力将升到1.0级
“地震是我们探索地球深处的一盏明灯,但这盏灯亮或不亮,照亮多远?这完全取决于地震监测台站上全天候运转的地震监测仪器。”云南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李飞感叹。
据李飞介绍,云南省地震监测台网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具规模,监测手段包括测震、形变、磁电、地下流体四大学科800多个侧项,基本实现了地震观测数字化和信息网络化。
李飞表示,云南测震台网由49个固定测震台站、1个台网中心和1个火山地震台网构成。台网监测能力全省为2.2级,昆明、玉溪等人口密集地区达到1.6级,大理、腾冲等地区可达到1.2级。省内2.8级以上地震,实现10分钟速报。“十三五”期间,计划在全省新建100个测震台,将台间距缩短至50公里左右,将全省范围内的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到1.0级。
“云南地震前兆台网共有219套观测仪器向国家前兆中心实时报送数据。”李飞说,“在近几年发生的省内多次破坏性地震中都获得了宝贵的强震动记录,特别是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在极震区获得了我国大陆最大的主震强震动加速度记录,为震中烈度的快速判定、震害特征分析和建筑物抗震设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移动客户端2分钟内能收到地震预警
地震的预报和预测,可谓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李飞表示,我们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状况,可以概括为: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因此,地震预报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尽管地震预报是难以在近期内解决的难题,但在地震发生后,像点“烽火台”那样进行地震预警工作,依然能最大可能地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
据了解,中国地震局从2000年便开展了地震预警的前期探索。目前,我国已在福建、首都圈和兰州地区建设了基于地震观测台网的地震预警试验示范区。同时,作为地震预警服务的前期基础,自2013年4月1日起,中国地震局正式对社会公众提供自动地震速报服务,中国地震台网通过网站、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在震后1-2分钟向全社会实时发布自动地震速报信息。
防震工程
云南建成隔震建筑超过600栋
地震灾害预防是防震减灾的关键环节。所谓地震灾害预防是指地震发生之前应做的防御性工作,包括建设工程抗震预防要求管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抗震、社会防灾等方面的工作。而云南省减隔震技术的推广运用,是云南地震灾害预防工作的一大亮点。
“减隔震技术被认为是防御地震最好的工程手段之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独具特色的异型彩带结构正是由于应用了减隔震技术才得以实现。航站楼整体由1811个减隔震橡胶支座支撑,该减隔震技术的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规范,推动我省乃至全国隔震技术的进步。”李飞说。
目前,云南完成了全国50%以上的隔震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安装等成套技术服务,建成的隔震建筑超过600栋。具有生产1000mm以上规格的大型隔震支座的能力,设计、研发、施工技术水准国内领先。(记者 张睿)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