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认知经济新工具

09.01.2016  21:10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宋立

如果要评选当前中国乃至世界最流行的经济词汇,应该非“新常态”莫属。实际上,“新常态”概念一经出现,就迅速在神州大地流行起来。去年以来,“新常态”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已经渐渐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关键词。

如果追根溯源,可以说新常态的观念,在世纪之初就已经出现。已有文献显示:早在2002年,澳大利亚媒体《老生常谈周刊》(CLICHE OF THE WEEK)即指出,从2002年开始,“新常态”(New Normal)一词就已在国际主流媒体中频繁出现。

2009年初,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常态一词再次被提起,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两位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和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在“探讨危机后美国各个经济领域复苏和发展新模式”论坛上就用“新常态”一词归纳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趋势所发生的变化。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2002年出现的“新常态”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词汇,2009年再次出现的“新常态”也只是对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的一个表述,从根本上还是一个西方概念。那么,2010年之后,新常态渐渐进入中国专家学者的文章和演讲,并开始了从描述世界经济的词汇向描述中国经济词汇的转化进程。

国内有学者用“新常态”讨论国际经济新形势。2012年11月2日,原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教授在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主办的以“时局与前瞻:变革中的抉择”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上,就用“新常态”概括未来国际经济新形势,指出“这可能是未来五年十年或者更长时间里国际经济的新常态,也就是投资的回报率不高,风险是非常巨大的,经济增长非常缓慢,失业率非常高的新常态”。

与此同时,也有国内学者尝试用“新常态”来概括我国经济新特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益平教授曾在2012年的一篇公开文章中即认为“较低的经济增长、较高的通货膨胀、更为公平的收入分配、更为平衡的经济结构、加速的产业升级换代和更为激烈的经济周期”将构成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无论在国外的再次出现,还是国内在世界经济意义的使用和对中国经济的借用,总体上,这时候的新常态,还只是一个词汇流行之前的热身而已。真正让新常态家喻户晓,成为最流行词汇并赋予中国内涵的,是习总书记的几次重要讲话。总书记系列讲话应该说是“新常态”正式的登台亮相,使“新常态”最终从描述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危机之后经济状况的舶来概念,发展成为刻画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特征的新分析框架。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运用“新常态”概念,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7月29日,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到“新常态”:“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1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东道主身份做了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与以往论述新常态所不同的是,这次总书记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特征,并强调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新常态推向了高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从消费、投资、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生产要素优势、市场竞争、资源环境、风险积累与化解,以及资源配置模式与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系统刻画了新常态下的新趋势。强调了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等四个重大转变,要求2015年的经济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做到八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以此为标志,“新常态”从一个国外的名词概念发展成为了中国式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武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既应该是也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认识新常态需要深入认识九大趋势,适应新常态需要着力实现四大转变,引领新常态需要实现八个更加注重。

要做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认真研究新常态,深入理解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更加自觉地以新常态思维和新常态意识来指导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