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聚焦脱贫 巩固提升

06.05.2019  14:01
美编 张维麟 画

  背景   

  日前,经州市审核、省级核查和第三方实地评估检查,龙陵县被列入云南省拟退出贫困县序列名单。2018年,该县脱贫出列56个村(社区)、脱贫退出5908户23288人,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0.51%下降到1.17%。

  话题

  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工作怎么抓?怎样与现在的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龙陵县干部群众脱贫劲头不松,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统筹“输血”与“造血”,统筹政策与扶志扶智,尽锐出战抓巩固、提质量,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

  担起重任 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短短几个月,村里的串户道路、村民庭院硬化搞好了、自来水入户了,新建的卫生室投入使用了,刘书记还真有两下子。”一提到保山市老干局派驻龙陵县镇安镇镇南社区的第一书记刘加培,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最好的干部上一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县委书记段忠华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龙陵在强队伍、夯基础、聚合力上狠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支“扶贫铁军”,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基础更牢、效果更实、群众满意度更高。

  全县把综合能力强、能干事、想干事的优秀干部选派到扶贫第一线,先后选派213名优秀机关后备干部到80个贫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按照每个村(社区)至少3人的标准进行充实,对贫困村实现“全覆盖、无缝隙、绣花式”精准帮扶;同时,向非贫困村(社区)派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全县121个建制村实现机关干部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龙陵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抓、组织扶贫部门专门抓、乡村党委(总支)日常抓、参扶单位协助抓的联动机制。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分片包联80名第一书记,每季度召开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指导督促驻村帮扶工作队履职尽责、攻坚克难;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督查组,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对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到岗驻村、卡册填写等情况进行督查。

  日前,龙陵县顺利通过了州市审核、省级核查和第三方实地评估检查,拟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责任依然是沉甸甸的:“脱贫摘帽”不是最终目的,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不懈追求。

  全县上下一如既往,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部门积极联动配合,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广泛调动一切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为后续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筹发展 打基础补短板做强产业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了最大短板。”龙陵县县长杨邵燕说。龙陵将增强产业“造血”功能与精准“输血”有机结合,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非贫困地区提供政策、资金等,补齐短板,增强动力。全县开展了巩固脱贫成果10大提升工程:农村党建扶贫工程、“志智同扶”工程、精准帮扶工程、产业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生态宜居乡村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社保兜底巩固提升工程。

  产业兴旺是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龙陵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继续培育壮大增收产业。坚持长短结合、种养并重,因户施策、扶持到户,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巩固提升“两烟”、甘蔗、茶叶、核桃、生猪等传统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万多户;整合归集涉农资金7530万元、协调融资贴息贷款1亿元,专项用于发展肉牛产业,新建肉牛标准化育肥场213个,新增良种母牛1.1万头。

  加大对水、电、路、网、文、教、卫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持续改善发展条件。投资3800万元,实施2019农网改造提升工程、110千伏大坪子变电站和镇安变电站技术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示范乡(村)建设工作,实施一批农村公路、危桥改造、路面拓宽等项目,完成投资1382万元;全力推进农村网络、广播电视和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实现宽带接入速率提升90%以上,全县地方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率达90%以上。

  “过去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种植重楼让我发了家。这两天卖重楼种和重楼苗收入3万多块钱,到10月份收第二茬重楼再赚上七八万块,咱也成为10万元户了。”去年摘去“穷帽”的碧寨乡荆竹坪寨村民陈兴会对记者说:“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呢……

  陈兴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全家4口人就围着几亩薄田瘦地盘吃穿,生活过得比较艰难。2016年初,他在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扶持下种植了3亩重楼,去年有了产出,按目前市场价明年亩产值将达到18万元左右。对于他家来说,小康不是梦。

  毫不懈怠 坚决打好后续发展硬仗

  尽管已经被列入云南省拟退出贫困县序列名单,但龙陵县丝毫没有懈怠,仍旧坚持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把政策保障与扶志扶智更好地结合起来,激发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打好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后续发展硬仗。

  龙陵对已脱贫户保持教育、就业、医疗、产业等政策帮扶不变,对临界线内的贫困户进行季度观测、重点帮扶,确保持续增收不返贫;同时,积极运作防贫保险基金,织密社会保障网,提高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

  以五级书记遍访贫困户工作为契机,继续压实县级领导定点挂钩联系乡镇、包建制村责任制,县、乡两级领导干部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继续实行“三同”工作机制,分片包组的科级干部、挂包干部每月至少走访一次挂包贫困户、联系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从产业优质发展、技能实战培训、就业组织化等方面,为贫困户制定科学细致、符合户情的脱贫及后续帮扶措施;切实做好返贫和新增贫困情况的动态监测工作,实时开展帮扶。

  着力落实保障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保险和符合条件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100%。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因病、因灾、因学、因残造成的贫困户救助力度,切实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问题;继续推进保险扶贫,为全县农村居民购买政府防贫救助等组合保险,提高群众抵御风险的能力。

  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主体。龙陵县全力实施志智同扶工程,即: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产业上扶实,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强化脱贫奔小康的导向;继续开展了“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行动,从思想、志气、信心、心灵、智力五个方面实施精神扶贫,提振贫困户的精、气、神,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骨干产业,以政府买单的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

  “现在我和妻子在家里加工石斛枫斗每个月有5000多块钱收入,摘去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龙山镇核桃坪村贫困户夏安周夫妻俩参加县里的“点餐式”免费培训后,搞起了石斛枫斗加工。从全县来看,很多农民利用政策支持和学到的技术,开展规模化养殖业、种植业致富增收,形成了“特色产业+精神扶贫+持续发展”的模式。

  记者 余国鹏 通讯员 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