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五大“引擎”发力农业提质增效
龙陵县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狠抓龙头企业、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品牌效应、科技兴农五个产业化“引擎”,着力推动资源、资本、资产大流通、大整合,打破了传统农业发展格局,构建起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县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两位数增长。
抓龙头企业,夯实“牵引点”。该县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科技能人、专业大户建立农产品流通协会、专业技术协会及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经营程度。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90多个、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大户)100多个、专业合作社(协会)283个、农副产品初精加工厂(坊)130余个,吸纳20余万农民加入到产业链上。依托龙头公司和种养加工业大户发展生产,增加了收入,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既经营“车间”又经营“田间”和“村村有业主、家家有项目、户户有家业、人人有事干”的全民创业路子,提升了产业贡献率。
抓土地流转,找准“突破点”。该县在确保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引导耕地(林地)向种养业大户转移,采取信贷扶持、政府贴息贷款、提供科技物资配套服务等措施,扶持种养加工业大户集中经营土地,全县10余万亩土(林)地在悄然间完成了“从张家田到杨家种”的“变性”过程,这些土地“改名换姓”,产生了“集束效应”,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去年10月21日,龙陵县政府与云南恒冠泰达公司签订在勐糯镇流转土地3万亩种植“褚橙”的协议,目前,土地流转已经完成地块整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育苗等工作,可以吸纳当地6000多农村劳力进园区就业。
抓市场建设,强化“切入点”。该县对已初步形成的农副产品市场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建立了石斛、蔬菜、活畜、木材等一批专业市场。同时,大力发展物流、连锁店、电商、个私经济户、农民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全县发展专业会作社(协会)283家,个私经济户11149户、农民经纪人1.4万余户,重点培育能将当地优势农副产品与市场衔接的经纪人。每年提供1000万元信贷资金,扶持农村中头脑活、路子广的能人,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从事信息、技术、物资、市场等全方位的中介活动,把经营触角延伸到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
抓品牌效应,打造“闪光点”。该县积极鼓励支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绿色食品安全,全县打造出“龙腾香娟”、“滇珍紫香”、“碧寨野生核桃仁”、龙陵紫皮石斛系列产品等50多个叫响市场的品牌,每个品牌都有1到几户龙头企业(大户)担纲开发,使农业生产更具集约化,形成了产业向绿色走、产品向国内外大市场走的新格局。龙陵石斛种植面积已达570万平方米,去年产石斛鲜条26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县里成立了石斛协会,全县10个乡镇都成立了分会和23个石斛专业合作社,有石斛加工企业8家,构建“协会+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带动3万多农户依托石斛产业发展种养加工业,增加了收入。
抓科技兴农,突出“支撑点”。该县把加大科技投入作为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和着力点,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实用科技成果,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建成甘蔗、核桃、茶叶、石斛、油茶等示范基地3万余亩,大力推广营养钵育苗、组培苗、烤烟漂浮育苗、膜式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全县“两烟”覆膜率达100%,茶叶无性繁殖率达98%。该县实行向各村、社区派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县乡农、林、畜部门抽出300多名科技人员,按每村2至3名派驻全县120个村、社区担任科技特派员,让他们带项目、带技术深入农家小院和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服务。每年举办实用生产技术培训班1200多场次,培训农民11万人次,每户农民有了1至2名掌握了1至3门实用生产技术的科技“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