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教师“麻风村”任教三十载 演绎中国版“岛”
中新网昆明9月10日电 (王艳龙)英国作家希斯洛普的畅销小说《岛》讲述了一群“麻风病人”的真爱与勇气。云南落松地小学老师农加贵在该所“特殊”学校坚持任教近30年,演绎着真实的中国版“岛”的故事。
“落松地”距离文山州广南县城约20公里,人口56户180余人,是上世纪50年代为了集中医治麻风病人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谷里建立的“点”,1986年这个特殊“点”开始设立办学点,让孩子们完成前三年学业。这一年,因家庭贫困读到高二辍学在家务农的农加贵,在叔叔的劝导下,来到这个特殊的“点”当起了代课教师。
“那个时候,人们谈起‘麻风’色变,没有人愿意走进‘麻风村’,更别说教书了。”农加贵说,当时他二叔劝他去这里任教是可以缓解经济困难,又可以解决就业为题。他抱着一试的心态来这里任教,但进村看到的情况让他瞬间傻眼。“看到被病魔侵蚀得严重畸形的家长,当时就只想调头就跑。”
但看到孩子们求知的渴望眼神,农加贵没有走。“村民们怕我在这里不安心工作,自发集资35元给我作为额外补助,并用高压锅消毒后让医生转交给我。”年近50的农加贵回忆,村里还划了半亩稻田种植水稻、1.5亩山地种植包谷来给他喂养鸡鸭改善生活,田地全部由村民帮助栽种收割。村民极大的热情深深感动了他,他决心留下,尽自己的所能教好学生以回报村民。
时光荏苒,转瞬间即到了考试的时候,按规定各学校老师要交叉监考和阅卷。没有一位老师愿意来这里监考,只有他的二叔代为完成此项工作。没有卷子,就向其他学校借一份卷子抄在黑板上学生跟着抄了做,学生们成绩不错,但被认为是被其叔叔“放水”作弊,农加贵与叔叔一块被取消教师成绩奖。
农加贵说,当学生读完三年级要升入四年级时,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受这些特殊村子里出来的学生。他向家长们提出他一人教孩子们到小学毕业,村民出资出工建起两间土木结构教室,为孩子们提供完整的小学学习机会。
“小学毕业时,不敢写‘麻风村’,我就根据当地风貌取名落松地,这样谁也不知道是哪里,孩子们就顺利参加了小学升学考试。”农加贵告诉中新网记者,学生们都知道这样的学习来自不易,都很努力,所以在当时,学校的学生全部远超过115分录取线。消息传来,全村一片沸腾。
但由于各种原因,“麻风村”走出的学生面临着各种困难。农加贵在那时候,不得不带他们去做健康体检,并担当起父母的角色,送孩子们上学,代送生活费等等。“只要他们能够得到学习,做什么都是非常开心的。”他说。
“2004年,我刚调走一个月,家长们就去县教育局反映,要我回来,很感动、且舍不得他们,就又回来了!”农加贵说,29年来,他也曾想过离开这里,也有机会离开这里,但村民的支持和感动使他选择了留下,“这是我一直坚守的最大理由”。
如今,当年的偏见已然冰释。落松地小学有学前班、三年级、六年级三个班共计21名学生,人数与过去差不多。农加贵仍然是这所学校里的唯一教师,但他又多了一个角色——厨师,为孩子们做营养餐,他也乐意于此。“在学校,就像家一样温暖。”
由于事迹突出,农加贵今年被评为“全国师德楷模”、“全国师德标兵”,赴北京参加教师节活动。出发前,农加贵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学生们表示认真完成。9日,家长们打来了电话询问农加贵什么时候回去,农加贵告诉他们今天。在云南教育厅举行的座谈会上,农加贵简短的聊了几句就起身最先离去。8小时后,他将再次回到那所学校,和他的21个学生面前。
“我前几天刚刚看了小说《岛》,其实他事迹就是活生生的中国版的‘岛’。”“全国师德标兵”、云南大学教授徐丹听完农加贵的介绍表示,将向学院反映,希望能为这所特殊的小学提供电脑学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