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区抢收水稻保颗粒归仓
当前,正值水稻成熟收获的季节。走进麒麟区广袤的田野,处处水稻飘香,一片片地毯似的水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伴着阵阵秋风轻轻摇曳。各地农民利用晴好的天气在稻田里开沟、抢收水稻,田间一派繁忙景象。“趁天气晴好,我们抓紧时间收割水稻,力争颗粒归仓。”麒麟优质稻主产区的沿江街道四圩村农民程德友一家正忙着收割水稻。
今年以来,该区积极落实水稻生产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认真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资金,通过“一折通”发放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补贴等补贴资金2500多万元;认真落实种植业保险工作,首次对5万亩水稻种植开展政策性保险工作,逐步建立农业种植业风险防范机制。
该区大力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实施“一减、一早、三改变”高产集成技术:减少大田移栽密度,适当提早播种移栽节令,改常规施肥为测土配方、氮肥后移、根据叶龄模式精确施肥,改病虫害防治由零散防治变为用药时期、用药品种、施药技术“三统一”科学统防统治,水浆管理由传统的从移栽到收获只要田间有水就行的方式,改为浅水浅插、湿润分蘖、够蘖晒田、浅水孕穗、湿润灌浆等科学管理。推广机插秧示范样板100亩,带动农户育秧机插2000亩,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以全国创建粮食高产活动年为契机,认真实施2个部级水稻万亩样板示范片创建工作,力争实现万亩示范区平均产量650千克以上。在创建过程中,落实包片技术负责人,形成分工具体、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高产创建工作机制,做到“八统一三配套”,即:统一供种、统一播种期、统一机耕机耙、统一移栽期、统一栽插规格、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水浆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配套、测土配方施肥配套,示范带动全区10.6万余亩水稻规范化生产。
及时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查病情,全面掌握水稻作物生长情况,根据不同苗情和长势,分片区、分品种进行分类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方案,手把手、面对面地指导农民因田、因苗、因时做好追肥、除草、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强化科技培训,做到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由于管理到位、科技措施落实到位,加上今年降雨充沛、光照充足,为水稻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目前,全区10.6万余水稻作物已进入收获期,增产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