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山:在首届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建设校长论坛上的总结讲话
在首届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建设校长论坛上的总结讲话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朱华山
2017年4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届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建设校长论坛即将圆满闭幕,此次论坛安排了主题报告,校长报告,分论坛等环节内容,是全省高校的一次盛会,也是云南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高峰会议。论坛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 参会人数多,反响良好,本次论坛是共有33所高校的校长(其中有18所高校校长参会)、副校长、教务处长和专业负责人共180余人参会,部分高校除报名参加论坛的代表外,另派有多名老师参加,此外高职院校和其他机构也有代表参会,会场的列席区座无虚席,充分说明大家对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视,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 二是 针对性强,规格高。论坛以专业建设为落脚点,校长们交流切磋,无论是瞄准“双一流”,还是立足“应用型”,或是面向国际提升影响,都充分彰显了学校在专业建设中的亮点和特色。 云南大学 聚集一流师资,加强本科教学; 昆明理工大学 专业认证全国领先,专业认证数17个,在全国排第二,仅次于985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人才培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创新协同育人模式,社会影响大; 云南师范大学 传承西南联大的优良传统,重基础,树特色; 昆明医科大学 不忘初心,专业建设不跟风,不求大求全,走特色之路; 云南农业大学 在三融合方面,“农业专业+小语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大理大学 自我加压,自我评估,摸索出校内质量监控的系列措施值得肯定; 曲靖师范学院 动态调整专业,实施专业群建设; 普洱学院 瞄准国际化,加强国门大学建;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在专业建设中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取得了好的效果;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定位清晰,实施三性四群五工程,实现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的有机结合。各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好的思路和举措值得大家互相学习借鉴。下午分别围绕 “双一流”建设、地方本科转型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同时举办了3个分论坛,进一步就专业建设形成共鸣、达成共识。更难得的是论坛邀请到了教育部领导、国内一流大学、转型应用院校及一带一路研究专家出席并做主题报告,专家报告站位高,思路广,信息量大,提升了论坛的规格,丰富了论坛的内容;周爱军主任从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观念先行推动专业建设改革的几个关键点,为我们做了一个高水平的主题报告。徐雷教授结合复旦大学专业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双一流”建设一个很好的范例,特别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卓越工程师计划2+2人才培养体系,值得学习。蔡敬民教授结合合肥学院,做了题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为地方新建本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启示。李盛兵教授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做了很精彩的解读和报告。 三是 形式多样,气氛热烈。论坛采用了现场抽取高校的形式,使论坛充满了紧张的氛围。校长们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但还有很多校长没有被抽中,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此外邀请专家主题报告,举办分论坛,同期举办高校专业建设成果展,拓展了论坛的形式和内容。汪戎书记的点评全面系统深刻,总结精准、精彩、精炼,充分营造了和谐交流、科学研讨的学术氛围,实现了预期以论坛促发展、促提升的目标。昆明理工大学为本次论坛做了周到细致的准备工作,在这里再次向昆明理工大学表示衷心感谢。
客观分析,云南地处西部边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高校发展很不均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云南对高等教育的渴求比其他省份更强烈,各高校都肩负着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双重任务。之所以举办今天的论坛,基于现在是一个共享的时代,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可能孤芳自赏,更不可能固步自封,本次论坛,我们了解国家政策导向,学习省外高校成功范例,分享省内高校好的做法,目的就是搭建平台,充分交流,实现共享,最终实现共赢。各高校要充分总结,落实本次论坛的成果,将论坛成果转化为学校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措施。
结合本次论坛主题,就下一步工作,我再提几点工作要求: 一是要 认真学习,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底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切实落实“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点,真正将重心转移到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上来。 二是要 认真谋划,做好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教育现代化2030,互联网+、创新创业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结合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规划、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准确定位,做好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成长,力争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争创一流。 三是要 着力优化调整专业结构。高校要切实对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三个定位,对接八大产业、五网建设等地方经济发展重大举措,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学校专业建设与学校发展定位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要积极推动传统专业改造升级,做好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布局规划工作,加快紧缺人才培养。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信息服务,公布紧缺专业和就业率较低专业的名单,逐步建立高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 第四 ,要积极进行专业认证和评估。专业认证是目前国际通用的的第三方认证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各高校要主动申请相关领域的专业认证,还没有专业认证的类别专业,争取参考工程教育认证的办学理念、过程要求、毕业目标、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认证程序,规范办学过程,深化办学内涵,提高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按照“放管服”文件精神,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2017年,将在国家推出92个本科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启动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也鼓励各高校积极主动开展校级层面专业评估,实现学校专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第五, 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永恒主题,高校只有通过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功能。各高校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避免出现“强化专业、淡化学科”“加强学科、淡化专业”等现象,进一步厘清学科与专业的内涵,明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化综合改革,实现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共同协同发展。
同志们,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专业是培养人才和教学工作的根本单元。本月13日,我们召开了全省本科教育工作会,今天的论坛,就是本科教育工作会的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各高校要以此次论坛为新起点,坚持质量理念,树立一流观念,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彰显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诠释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为实现富民强滇云南梦提供更好人才支撑。
首届云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建设校长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在首届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建设校长论坛上的总结讲话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朱华山
2017年4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届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建设校长论坛即将圆满闭幕,此次论坛安排了主题报告,校长报告,分论坛等环节内容,是全省高校的一次盛会,也是云南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高峰会议。论坛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 参会人数多,反响良好,本次论坛是共有33所高校的校长(其中有18所高校校长参会)、副校长、教务处长和专业负责人共180余人参会,部分高校除报名参加论坛的代表外,另派有多名老师参加,此外高职院校和其他机构也有代表参会,会场的列席区座无虚席,充分说明大家对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视,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 二是 针对性强,规格高。论坛以专业建设为落脚点,校长们交流切磋,无论是瞄准“双一流”,还是立足“应用型”,或是面向国际提升影响,都充分彰显了学校在专业建设中的亮点和特色。 云南大学 聚集一流师资,加强本科教学; 昆明理工大学 专业认证全国领先,专业认证数17个,在全国排第二,仅次于985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人才培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创新协同育人模式,社会影响大; 云南师范大学 传承西南联大的优良传统,重基础,树特色; 昆明医科大学 不忘初心,专业建设不跟风,不求大求全,走特色之路; 云南农业大学 在三融合方面,“农业专业+小语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大理大学 自我加压,自我评估,摸索出校内质量监控的系列措施值得肯定; 曲靖师范学院 动态调整专业,实施专业群建设; 普洱学院 瞄准国际化,加强国门大学建;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在专业建设中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取得了好的效果;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定位清晰,实施三性四群五工程,实现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的有机结合。各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好的思路和举措值得大家互相学习借鉴。下午分别围绕 “双一流”建设、地方本科转型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同时举办了3个分论坛,进一步就专业建设形成共鸣、达成共识。更难得的是论坛邀请到了教育部领导、国内一流大学、转型应用院校及一带一路研究专家出席并做主题报告,专家报告站位高,思路广,信息量大,提升了论坛的规格,丰富了论坛的内容;周爱军主任从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观念先行推动专业建设改革的几个关键点,为我们做了一个高水平的主题报告。徐雷教授结合复旦大学专业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双一流”建设一个很好的范例,特别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卓越工程师计划2+2人才培养体系,值得学习。蔡敬民教授结合合肥学院,做了题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为地方新建本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启示。李盛兵教授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做了很精彩的解读和报告。 三是 形式多样,气氛热烈。论坛采用了现场抽取高校的形式,使论坛充满了紧张的氛围。校长们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但还有很多校长没有被抽中,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此外邀请专家主题报告,举办分论坛,同期举办高校专业建设成果展,拓展了论坛的形式和内容。汪戎书记的点评全面系统深刻,总结精准、精彩、精炼,充分营造了和谐交流、科学研讨的学术氛围,实现了预期以论坛促发展、促提升的目标。昆明理工大学为本次论坛做了周到细致的准备工作,在这里再次向昆明理工大学表示衷心感谢。
客观分析,云南地处西部边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高校发展很不均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云南对高等教育的渴求比其他省份更强烈,各高校都肩负着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双重任务。之所以举办今天的论坛,基于现在是一个共享的时代,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可能孤芳自赏,更不可能固步自封,本次论坛,我们了解国家政策导向,学习省外高校成功范例,分享省内高校好的做法,目的就是搭建平台,充分交流,实现共享,最终实现共赢。各高校要充分总结,落实本次论坛的成果,将论坛成果转化为学校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措施。
结合本次论坛主题,就下一步工作,我再提几点工作要求: 一是要 认真学习,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底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切实落实“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点,真正将重心转移到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上来。 二是要 认真谋划,做好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教育现代化2030,互联网+、创新创业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结合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规划、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准确定位,做好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成长,力争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争创一流。 三是要 着力优化调整专业结构。高校要切实对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三个定位,对接八大产业、五网建设等地方经济发展重大举措,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学校专业建设与学校发展定位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要积极推动传统专业改造升级,做好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布局规划工作,加快紧缺人才培养。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信息服务,公布紧缺专业和就业率较低专业的名单,逐步建立高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 第四 ,要积极进行专业认证和评估。专业认证是目前国际通用的的第三方认证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各高校要主动申请相关领域的专业认证,还没有专业认证的类别专业,争取参考工程教育认证的办学理念、过程要求、毕业目标、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认证程序,规范办学过程,深化办学内涵,提高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按照“放管服”文件精神,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2017年,将在国家推出92个本科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启动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也鼓励各高校积极主动开展校级层面专业评估,实现学校专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第五, 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永恒主题,高校只有通过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功能。各高校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避免出现“强化专业、淡化学科”“加强学科、淡化专业”等现象,进一步厘清学科与专业的内涵,明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化综合改革,实现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共同协同发展。
同志们,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专业是培养人才和教学工作的根本单元。本月13日,我们召开了全省本科教育工作会,今天的论坛,就是本科教育工作会的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各高校要以此次论坛为新起点,坚持质量理念,树立一流观念,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彰显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诠释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为实现富民强滇云南梦提供更好人才支撑。
首届云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建设校长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