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女孩为父捐献骨髓 昆医附一院领先实施“微移植”

11.09.2015  10:56

患者在全封闭的病房内通过电话跟医生交流。云南网记者 黎鸿凯/摄

医生正在监测提取患者女儿的造血干细胞。云南网记者 黎鸿凯/摄

    9月10日,云南一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女儿为父亲提供造血干细胞,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领先技术当天实施“微移植”,这是云南省迄今为止完成的第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移植”手术。

    10日上午,记者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昆医附一院”)血液科见到了正在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李晓梅(化名)。在经过常规体检、肝肾功能、血常规、肝炎和其他相关病毒的全面检测后,医生先将她的干细胞通过5天的药物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并于今天上午正式实施采集。

    昆医附一院血液内科主任曾云介绍,完成整个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约需5小时,采集过程中供者会产生如肌肉酸痛的“类感冒”状态,但在目前已有的医疗技术条件下,整个采集过程都是安全可控的。

    患者是51岁的李先生,为云南省瑞丽市粮油公司的下岗工人。医疗人员介绍,患者入院时属严重贫血、血小板指标特别低,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李先生在经过1个疗程的化疗后病情缓解,又经过1个疗程的巩固期后,因与亲友骨髓配型结果均不相合,科室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实施微移植治疗,由25岁的女儿晓梅为他提供干细胞。

    完成采集后,造血干细胞被送入实验室进行技术处理,当天即植入到李先生体内。医生介绍,患者在输入干细胞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恢复造血约一般是10天,血小板恢复造血约需14天。当患者恢复造血功能后,一般是1个检查1次,三个月检查1次。

    曾云还介绍,“微移植”供受者之间没有配型限制,可以选用亲缘或非亲缘的抗原不相合供者,解决了传统移植选择抗原相合供者难的问题。微移植还突破了传统移植患者年龄限制,为老年急性白血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根据白血病治疗方法,在接受传统的移植手术前患者需要经过三个疗程以上的化疗,但对于60岁以上的白血病病人,他们的身体条件根本没法承受这样的强度,这样无疑是对这样的病人宣布了’死期’。”曾云说:“微移植疗法采用的小剂量化疗,其强度是大多数老年患者能承受的。

    同时,微移植减少了传统移植的预处理相关毒性,治疗安全性高,手术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患者生存质量可达接近正常人状态。微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快速重建,极大降低了严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移植死亡风险低。

    微移植治疗方案是解放军三0七医院艾辉胜教授首创,是在尽量保留、不摧毁受者自身免疫的前提下,选择高效化疗或靶向治疗,从而最大限度清除受体内的白细胞或癌细胞。目前,微移植已经涵盖了主要的恶性血液病和肿瘤,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曾云还透露,微移植技术在云南省尚处于起步阶段,昆医附一院有意将这项技术做大做强,造福更多的患者。(云南网 记者黎鸿凯)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