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本报讯(记者严帅)“技术员经常到我们养殖户家中询问情况,帮我们解决问题,还给我们讲解动物疫病防治知识,可帮了我们大忙了。”“过去搞种植,全凭经验,遇到问题只能干着急,就算有县乡技术人员,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有了村农技员,解决问题方便多了。”村民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中,无不彰显着马龙县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带来的新变化。
2014年马龙县被列为全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该县抓住省、市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建设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马龙区位、交通、土地、气候、生态等有利条件,围绕把马龙建设成“全省一流、西南有位、全国知名”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带,打造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的目标,着力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程覆盖、综合配套和便捷高效提供了产业支撑。
走进双友牧业云岭庄园,只见每只牛的耳朵上都带有耳标,记录着它们的身份信息,现代化的养殖方式让牛们“生活得很舒心”。“我们的牛是听音乐、喝啤酒、睡软床长大的。”双友牧业总经理黄鑫指着牛圈里悠闲吃草的牛说道:“自从着力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来,我们也享受到了好处。县农业局在我们这成立了专家工作站,隔三差五就会有专家到我们这里指导养殖,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养殖上的困难。”
原来在试点过程中,该县遵循“以产定需,以需定人”的原则,采取建立专家工作室、县级指导站、乡级服务所、村级联络点的方式,依托龙头企业搭建服务平台,选聘省级以上专家入驻龙头企业建立专家工作室,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基地、设备等资源,为专家开展科研、试验等提供条件;依托协会及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现有的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技术力量,选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入驻建立县级指导站,积极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先进技术推广、配套技术咨询、适用技术培训等服务。
为解决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承接能力差等问题,该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搭台、专家唱戏,科技引领、基地示范,产业发展、农户受益”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构建有专业队伍、有固定场所、有配套设施、有经营主体、有示范基地、有产业支撑、有金融支持、有滚动资金、有社会参与、有考核奖惩的“十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
截至目前,马龙县共建立了专家工作室5个,选聘专家11人;县级指导站5个,选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服务人员54人;乡级服务所50个,选聘科技服务人员72人;村级联络点80个,选聘“土专家”、 “田秀才”109人;组建了一支236人的科技服务团队,重点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政策帮扶、良种良法、田间管理、病害统防、包装标识、加工销售等指导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