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中低产田改造让农民增产增收

14.05.2015  12:03

 
  本报讯(特约记者尹路仓)近日,记者来到马龙县马鸣乡新楼村对门地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平整的土地,地里生菜、西兰花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一根根黑色的软管蔓延在地里。在这片蔬菜基地中间,一条笔直平整而宽广的道路连接着新楼房村和马鸣至大庄的乡道,在平整的土地上有两个圆圆的大水池,水池旁边还有2间滴灌管理房。通过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了以往土地不平整、道路不通、水源不好以及人挑马拉的生产现状,为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马鸣乡水楼房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于2013年12月实施,围绕集雨灌溉水肥一体化要求进行建设,项目总投资500余万元,安装了700亩滴灌(其中100亩全自动滴灌),建有1个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点、滴灌系统管理房2间,200立方米调节池2个,深井5口。据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蔬菜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以及蔬菜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通过项目实施,建成了路相通、沟相通、旱涝增收的高稳产地,由于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气候适宜、交通便捷等资源条件,吸引了广州福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项目区种植蔬菜,共发展生菜、西兰花种植700余亩。

  新楼房村委会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90余户,国土面积3.67平方公里,过去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水利条件不好,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烤烟、粮食等传统产业,种地大多都是靠人挑,没有什么特色产业,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民致富。自从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后,基础条件改善了,土地变平整,灌溉条件好了,吸引了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发展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走上“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龙头企业的入驻,为当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是农民将土地租给农业龙头企业,获得一定的租金,农民也不需要承担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生产减产等风险。另一方面,农民可以到基地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工资。其次,农民还能学到蔬菜种植技术,通过学到的技术自己还可以发展蔬菜种植,并将蔬菜直接卖给公司,减少了销售难等问题,实现了收租金、拿工资、卖菜挣钱“三赢”。正在基地打工的新楼房村村民田云柱告诉记者:“这片土地头3年每年每亩租金1050元,往后每亩1350元,可能以后租金还会涨。我们每天还可以在这里(基地)打工,一天又有五六十元,一年算下来收入还是可以,比起到外面打工要轻松多了,到外面打工花费来往的车费算下来也没有多少,在蔬菜基地打工,还能照顾到家庭,生活也方便多了。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该项目区每年可新增种植业产值达300余万元。通过推广配方肥、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绿肥种植、地膜覆盖、商品有机肥等科技措施,大大提高了项目区的水利用率、化肥利用率,增强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节肥意识,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化肥面源污染,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农业向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由以往的烤烟、玉米、马铃薯等收入较低的产业转向了周期短、见效快的蔬菜产业,加快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像这样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等综合项目吸引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的还有王家庄街道、月望乡、大庄乡等地,其中月望、王家庄等地发展中药材种植,纳章、大庄等地发展蔬菜产业,更加有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