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香菇种植带动山区农户走向致富路
3月的施甸,初暖乍寒,姚关福元专业合作社香菇种植基已经是热气腾腾,基地工人忙着把社员家送来的香菇装箱,组装上车发往外地。姚关小乌邑二组村民尹绍发家老两口正忙碌在自家菌棚里,春节后气温上升,正是香菇疯涨期,他家每天出菇量都在一两千斤,每天的收入都达八九千元。因为要管理自家的27个菇棚,14万筒香菇,老两口只好吃住在菌棚里。尹绍发看到我们走进菌棚,停下手头的活,和我们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们,他家种香菇已经6年了,每年都种10万筒,今年多种4万筒,每年收入达20多万,除去成本每年都有14万的利润。14万筒的菇棒就需30多万元的成本,看到我们疑惑的眼神,他笑着告诉我们,政府为了扶持菇农发展产业,每年都可以贷一部分创业贷款,同时合作社还优先考虑给种菇大户舍菌筒,等菇农收成后再付菌筒钱….他的一番话解除了我们心中的疑问。14万筒的种植,按每筒产菇1.4斤算,一年产菇达20多万斤,这么大的产菇量销往何处?当我们再次产生疑问时,尹绍发不紧不慢的说,我们加入合作社,抱团生产,因为出菇量大,外地老板直接和合作社签订供货合同,我们成为货源地,所以不愁卖不出去。笔者还走访了年种菇达15万筒的福元专业合作社的尹立全家,看到的都是相同的香菇生产模式。
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了一方百姓的致富。姚关福元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08户,全都是农民社员。合作社拥有食用菌种植基地168亩,其中标准化生产基地18亩。合作社的经营,带动了姚关村、富阳村、小乌邑村、万兴村、摆田村等5个村委会230多户农户213亩食用菌生产。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达3万余元。
产业帮扶一直是当地政府破解贫困的良方,姚关镇党委政府立足姚关得天独厚的温良气温的优势,大力发展香菇产业。姚关镇积极制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帮助菇农贷款,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问题;鼓励菇农建立专业合作社,解决分散的“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合作社依托政策带领菇农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生产的经营模式,采取订单生产,给社员及农户最低保护价,抱团抵御市场波动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与危害;合作社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与产业发展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与相关省市的食用菌购销贩运大户建立长期的供销业务合作关系,实现 “农超”对接。2015年,全镇有注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入社社员292户,食用菌种植面积400亩,年种植食用菌棒800万棒,年销售收入2500万元。带动周边山区乡镇发展食用菌种植1000多户,带动增收达6000万元,香菇种植带动山区农户走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