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 悟者天成 ——《风中的芦苇:人的思维异化与革命随笔录》评介
一般人都认为哲学是深奥的,与精英哲学相对,便有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任仲然先生的新作《风中的芦苇:人的思维异化与革命随笔录》可以称为很接地气的“生活哲学”,是以思维为对象,基于平常生活的考察与省思,是关于人自身的哲学。这本书很厚重,却不是一本深奥的学术著作,全书没有一般学术著作的刻板、抽象、晦涩,只有作者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所思所想、所虑所得。
芦苇平常平凡,天天与我们在一起相依为命,却时常被我们遗忘;芦苇天长地久地用心守护大海,为海岸添绿,为水鸟提供温馨的家,却被我们看得很轻。看那风中的芦苇,那样坚定执着,那样多姿多彩,却又那样弱不禁风。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有思维,人类之所以不断进步,因为人类有正确的思维。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器。思维如芦苇,需要植根大地,背靠国家,需要有水的滋养,站在人民一边,只有这样,思维这根芦苇才能傲然挺立,思维才能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风中的芦苇,风定则静,养精蓄锐、厚积薄发;风动则动,顺应自然、翩翩起舞;风异向则乱舞,最终扭曲精神、折断自己。思维需要创新,需要革命,却不可异化。思维异化,会让人丧失本性、丢掉做人底线,是国家、民族、人民之大不幸。我们要共同关注思维这根风中的芦苇。
透过作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字,我们看到作者对思维异化的担忧,对思维革命的期许,作者在思想的深度、广度和创新度上亮点频出,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敏锐与洞察力。任仲然先生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见解非常深刻,值得当今哲学界认真思考。
一、让哲学回归生活,回到本真本位
苏格拉底提出了两个重要命题:一是德性就是智慧,二是回到人本身。一般哲学专业人士认为,哲学(philosophy)一词出自希腊文,原意是指“热爱智慧”。这是希腊人最初为哲学界定的方向。这个方向是极具活力的,因为生活中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生活中完全可以体验和欣赏智慧。热爱智慧不必限于一途,哲学也不必局限在一个特定领域内。中国哲学的先驱孔子说:“道不远人”,离开了人,离开了现实的生活,就无法真正欣赏智慧、感悟大道,哲学也就成为虚无之物。
但是,自苏格拉底之后,西方哲学对哲学的理解便从“智慧滑向了知识”,从具象迈向抽象,一直发展到今天。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又步入西方哲学的后尘,在“知识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任仲然先生提出“回到苏格拉底”,就是要将哲学返回智慧本身,回到人自身,回到生活中来,让人们在生活中欣赏智慧,在生活中领悟大道。这就是说,我们不能把哲学仅仅看成理论知识,当作书斋里的学问,更应该当作生活的智慧。
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当今学界的哲学观是以概念和范畴为中心的理论知识的哲学观,而任仲然先生提出“回到苏格拉底”,所体现的则是以人为中心的经验生活的哲学观。他提醒当今哲学界不要忘记哲学的初衷,就是要在人的现实生活中欣赏智慧,体悟无所不在的大道,不要因为出发得太久就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忘记自己的故乡故土和本源本真本色,甚至忘记了自己本来是谁,更忘了哲学的本质。
二、发挥思维功能,注重思维运用
无论生活还是哲学,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事实如何,二是我们如何。事实如何是“知”,我们如何是“行”,这就是明代著名心学家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以人观之,便有三者:“实践一、思维二、思想三”。三者各有其用,各有其所。似三而一,一而不混;似一而三,三而不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实践与思想,思维常常被遗忘在可有可无的角落,或被束之高阁。在学术研究中,思维“被夹在哲学、逻辑学与心理学这三块砖头的缝隙之中”,成了事实上缺位的虚设。有鉴于此,任仲然先生呼吁“思维学家不能再缺席了”,思维及思维学能够“自立门户”,需要尽快改变这种“尴尬处境”。
就现实生活而言,思维方式往往具有根源性与决定性。一种好的思维,往往伴随着甜蜜之果;一种坏的思维,常常跟随着苦恶之果。若能抓住思维这个根,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复杂之事,往往一目了然。所谓性格可以指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是正确的,还不如直截了当地说“思维决定命运”,“思维才是决定人生航程中命运的最大风帆”。
生活中许多不良现象,若能借用或更换思维“这把手术刀”,情形将会大有改观。就哲学研究而言,不少专家学者深陷“概念分析”的沼泽之中而不能自拔。若能从思维的角度加以审视,很可能轻易地发现先前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西方哲学是从“简单概念”出发的辩证思维,而中国哲学则是从“整体系统”出发的圆融思维。如果能看到这一点,当今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的重构就有了新的根基与坐向,就能超越自这门学科建立以来“以西释中”的模式。这就是思想离不开思维的功用。如果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思维,那么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将有较大改善和提高。这可以说是任仲然先生的微言大义。
三、重视思维结构,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
思维是无形无象的,但会以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结构。例如,一座房子有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但它体现的是设计者的思维。因此,任仲然先生说:“思维的结构藏于内,功能表现露于外,结构是思维功能的基础,功能是思维结构的表现。”
作者进一步指出,搞清对象的内部结构是研究的前提与方法,所以在生活与工作中“历来主张从结构入手研究和解决各类问题”,“总是力图先把结构问题梳理清楚,然后再沿着结构线索,一条一条地去展开”。作者对思维结构十分重视,在方法上特别强调思维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在社会生活中,结构的调整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强调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从根本上都是“结构的调整”。一种好的结构能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一种坏的结构,往往导致许多社会矛盾与冲突。作者力图引导人们从思维结构上去厘清认识,进行思维革命,其功大焉。
四、强化系统思维,转变思维方式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系统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形象世界。所以,这个系统世界便是“象”的世界。追根溯源,这个“象”便是“世界的存在方式”,是“形象思维”的表现。
通常人们有种误解,认为形象思维是固定的、具象的,其实,它既是稳定的,又是灵活的,既是具象的,又是超越的。有什么样的思维,便有什么样的世界。例如,中医是以结构为核心的整体思维方式,依据阴阳五行这一系统理论,通过望闻问切来了解人体内在机理。西医则是以概念为核心的分析思维,所以对药理、成分等都必须非常精确。从在根本上说,这正是思维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文化体系,故作者认为“中西医分属于不同系统的思维”。
中西医的差异只是作者运用的一个突出例子,说明人的思维与世界系统的关系。如果从更大的层面来看,整个地球乃至宇宙都是一个系统,“天地人便是一个全息的系统”。著名的“蝴蝶效应”便是这个系统世界的最好说明:在这个星球上,太平洋彼岸的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有可能影响到一周后发生在几千公里以外的一场雷暴。任仲然先生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揭示了系统思维的重要性。
以上四个方面既是任仲然先生新作的思路概要,也是作者对以思维为核心的生活哲学的构想。凭借丰富的生活体悟,作者以小见大,从简单的事理中获得了深刻的道理,道出了思维革命的真谛,让人受益匪浅。作者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借用他书中关于“修炼”的见解可能很恰当:“修,关乎世界观;炼,关乎方法论”。
李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