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项目移动源的采样工作

03.06.2015  19:04

2015年5月25日6点整,伴随着清晨第一辆穿越草海隧道东线的机动车从身边呼啸而过,迷你气象站的三杯风向风速仪缓缓转动并开始记录数据,各台大气颗粒物采样设备和人员准备就绪,紧张而繁忙的一天即将开始。这是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人员用现场实验法(隧道法)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项目采集移动源样品的场景。尽管每天在凌晨3点多就起床,赶在6点隧道通车以前完成布点和各项准备,晚上要等待交通高峰期过后才结束最后一次采样,但两天的工作过去,收获样品和各项数据的同时,伴随大家的是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是科学、有效地开展颗粒物污染防治的基础和前提,是制定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自2014年在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启动以来,这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些先期完成任务的城市公布的来源解析结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人们的共鸣。 

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与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合作,共同承担了昆明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项目。除作为牵头实施单位外,我站还具体承担一些项目各阶段的有关环境要素中污染物样品的采集工作。作为第一批实施项目的城市,昆明市源解析项目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昆明市大气颗粒物移动源采样高质量完成,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确保采集样品的真实性。除严格按技术规范布点外,选择草海隧道作为场地几乎满足现场实验法要求的一切条件,并且采样期间管理人员帮助手动关闭了所有通风设施,使整条隧道真正行成一个理想化的“圆柱状活塞”。二是样品代表性强,分别采集了早上7至10点、中午11至14点以及晚间17至20点三个交通高峰期内的样品。三是采样期间,采用人工的方式同步统计了隧道内的车流量及车速分布区间,记录结果与隧道管理方提供的数据高度一致,可信度高。四是自动迷你气象站连续不间断记录了隧道入口、出口两个采样点的气象数据。后两点为接下来的数据整理与分析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工作期间,昆明桥隧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了场地、用电、安全保障、人员、数据资料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确保能高质量完成这次样品采集,对此我站特发函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