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强力支撑跨越发展——红河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18.09.2015  11:11

  无论是塔吊林立的工地,还是机器轰鸣的车间;无论是日新月异的产业园区,还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腹地,一个个已经建成投产或在建的重点项目风生水起,令红河人民激越振奋。

  回首这两年,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让经济气候有点冷,但在红河却能感受到一种时刻保持全速奔跑的热度和速度——

  2014年,全州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28亿元,同比增长53.2%,增速居全省第1位。在去年的基础上,“红河速度”没有放缓:今年1至7月,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035.51亿元,同比增长 43.7%,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在增长强劲的有效投资中,大项目正是支撑起今天的投资、明天的产出的中流砥柱。

   服务大战略

  【现场】在羊鸡高速羊街互通立交施工现场,工程车来来往往,正在加紧建设中的17.5公里高速路,将打通国道G323由西至东的肠梗阻。“去年以来,公司持续开展了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在充分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望实现提前竣工通车。”山东高速项目负责人袁英杰介绍。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强力推进,让红河州蓄积已久的力量喷薄迸发,积极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既是红河服务国家、全省战略的应尽之责,也是自身发展、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和重大机遇。

  在历史机遇面前,如何融入、如何参与?红河以加快推进国家级“三大平台”建设为战略支点,同时撬动重点项目聚集。“三大平台”建设,即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红河综合保税区开发建设、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看“经开区”。截至2014年底,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生物资源、冶金材料、高新技术等各类工商企业324户,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今年以来,宝隆泛亚国际物流综合体项目、云南能投红河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一批新项目正次第落子。

  看“综保区”。5月8日,我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在红河州正式封关运行。截至7月,已有10户企业正式入驻红河综合保税区,正在洽谈有入驻意愿的企业有27户。目前,综保区七通一平、主要道路等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5.3亿元。据测算,红河综合保税区将在5年内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园区每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将不低于100亿美元。

  看“跨河区”。红河州积极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申报,我方11平方公里的围网区建设已启动实施。目前,路网路基工程完成投资1亿多元。

  三大平台共同发力,为红河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和新的增长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平台建设,综合交通网络是红河州建设辐射中心的重要抓手。一场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加快内联外通立体交通网络的攻坚战正全面打响。

  近年来,红河先后建成了通海至建水、鸡街至石屏、石林至蒙自、蒙自至河口高速公路,蒙自至河口铁路已开通营运。当前,正全力推进以城市轨道交通、两个机场、三条铁路、七条高速公路为重点的“1237”综合交通网络项目建设,构建立体式、网络化、复合型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多点、多样化的互联互通。

   引领大发展

  【故事】“天帮忙、人勤快、政策好”种了20年粮食的万玉彪是开远市老燕子村村民,望着低垂饱满的金黄谷穗,他乐得合不拢嘴。“我们种的米口感好、价格高、销售有保障,这就是特色。”老万是受益于红河州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的众多农民之一。

  今天的项目落地,就是明天的产业布局。2013年以来,红河按照“红河特色、云南样板、全国示范”的目标,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变分散开发为板块开发,选择蒙自、开远、建水、石屏、弥勒、泸西6县市的13个片区,建设红河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以示范区建设引领全州农业现代化发展。

  2015年以来,相关各县市继续扎实推进示范区项目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区内亩均综合收入由2012年底的8356元提高到目前的1.58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082元增长到9500元,分别增长了89%、56%。

  农业并非一枝独秀。今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普遍遇冷的大环境下,红河经济逆势而上,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471.78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投资这驾马车立了大功。”数据显示,2015年红河州3000万规模以上重点项目576个,为历年同期项目数量最多、投资规模最大。上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461.6亿元,其中:全州列入省级“四个一百”重点项目55个,1至8月累计完成投资143.63亿元;州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130个,1至8月累计完成投资334.75亿元。

  在众多的在建和新开工的规模以上重点项目中,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的滇南中心城市项目和“引领全州,示范全国”的红河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项目等一批托举未来发展的战略项目显得星光熠熠。

  “着力打造滇南中心城市。加快推进个开蒙建弥5县市同城化发展,积极构建辐射滇南、融入滇中、面向南亚的区域性中心。”近3年来,红河州以国家级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为载体,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实施城市内联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促进了滇南中心城市发展的不断融合和协调发展,滇南中心城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成为引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民生方面,以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为重点的民生建设项目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共完成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14.4万套(户)、城市棚户区改造5839套,有效保障了21.3万人的住房需求。

  城市建设方面,以城市综合体为重点的城市综合配套片区建设有序推进,已开工建设城市综合体项目9个,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

   带动大转型

  【片段】有一种生活叫红河水乡。到弥勒旅游的游客眼里,在建的红河水乡将与湖泉生态园双璧合一,于动静之间,观山望景感受水的乐趣。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获得了国开行4亿元贷款,成为国开行在我省支持的第一个PPP项目,也是国开行总行在全国范围支持的第一个PPP旅游示范项目,是全省第一个以民营资本为主的PPP项目。

  总量继续做大的同时,红河州全力优化项目结构,科学谋划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生态、民生等项目,带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看,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呈现“两降一升”格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85.89亿元,增长28.9%,占全州投资比重的60.8%。

  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7%,比去年同期增加0.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9.2%,仅差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0.3个百分点。国民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

  大项目的推进,为红河经济带来了当下的发展质量和速度,更不断释放出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的红利。

  看资金,民间投资释放活力。今年1至7月,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民间投资完成474.29亿元,同比增长47%,占到全部投资比重的三分之一强。红河州全力推广和探索PPP模式,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目前正在快速推进建设的滇南中心城市群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蒙自绕城高速、红河水乡旅游建设项目等数个重点项目都采用了PPP模式,这也正是贯彻国务院关于拓宽和创新投融资模式、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完善财政投入管理机制要求的新举措。

  据悉,目前红河州初步建立了PPP项目储备库,共收集项目145项,计划总投资860.6亿元。其中,25项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布的第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重点项目库,总投资238.29亿元,占全省项目总数22%,占全省总投资34.78%。

  项目云集,非一时一日之功。每一个项目成功落地的背后,都凝聚着红河上下奋发赶超的精气神。

  抓协调,强化要素保障。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转变作风,上门服务,定期不定期深入县市或项目实施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抓落地,强化项目推进。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抓开工、抓推进、抓落实。按月按季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完成不理想的挂钩领导及市县进行约谈和问责。

  抓环境,营造跨越发展的强磁场。深化改革,加快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政府职能转变。工业项目除国家、省禁止和限制类外,州级核准和备案权限下放至县市和工业园区;将过去县市只有6 亩土地的审批权下放为县市政府享有单宗104亩的供地权……

  梧桐树树茂,凤凰纷纷栖,红河跨越发展之势锐不可当。(记者 李树芬 张文峰 文/图)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