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要建80个精英足球训练营 面临太多现实难题
云南足球要放下所有包袱,向前冲。
足球是圆的,奇迹总会出现。
2018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开战,尽管国足首场以2比3输给了韩国队,但球迷们在国足身上看到了一丝希望,国民对足球的热情又一次被点燃。“少年强则中国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那么,云南足球的青训工作怎么样?有什么利好消息和难题?记者进行了多方走访。
计划 全省要建80个精英足球训练营
今年3月,《云南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预计在全省建立不少于80个精英足球训练营、形成每年不少于1万人的足球精英后备人才训练规模、形成云南特色青少年足球训练竞赛体系。为加强云南足球的专业培养,7月,云南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云南省足协宣布布点13个市级青训中心。
另悉,云南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今年将下拨每个青训中心经费20万元,同时将每年制定考核标准,根据当年每个青训中心开展情况和运动员输送情况,制定下一年度各级青训中心经费资助计划。
现状 “金字塔”人才培养计划已成型
在政策支持下,青训工作开展得怎样?云南省足协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云南省足协的青训工作,目前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春晚训练营,采用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形式,主要以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爱好为主,凡年满5周岁的孩子都可报名参加。据不完全统计,长期集中训练的孩子已有近400人。第二部分为精英训练营,这部分项目采用政府购买的形式来运营,目前招收2004年、2005年出生的孩子有40多人,2006年、2007年出生的孩子有60多人,这部分孩子都是精心选拔出来的,所有训练产生的费用由国家和政府买单。第三部分为省级专业队培养,是奔着“全运会”和“青运会”去的。这三部分的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一个“金字塔”,有利于足球人才的选拔。
难题
No.1缺教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省足协青训工作负责人胡聪林说,好教练如同伯乐,但优秀青少年教练的匮乏,不仅是云南青训工作面临的难题,也是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的瓶颈。一方面,青训教练的培养周期长,一个好的教练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另一方面,教练的工作比较艰辛,因此一些教练最后都选择“中途退场”。当然,也有很多教练凭着对足球的热爱一直坚持干青训工作。
另一位足球圈内的人士也表示,国内青训教练人才少,从国外请好教练成本又太高,这似乎成了教练行业很难逾越的一道坎。
胡聪林表示,他很赞同亚足联的教练员培训政策口号——教练为先。只有有了更多、更优秀的青训教练,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足球后备人才。胡聪林透露,云南省足协正在多渠道、多形式建立常态化的教练员培养提高机制,为我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注入强大动力。
春晚训练营负责人称,他们在培养球员的同时,也在培养教练,目的是为孩子们提供最专业的教练服务。
No.2缺平台
2003年,红塔足球俱乐部退出了中国足坛,这不仅让球迷、很多喜欢足球的人扼腕叹息,云南本土球员失去了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平台。“红塔队退出足球舞台,云南足球丧失了一个巨大的引擎,很多天赋好、职业素养也还不错的孩子最终只能走出云南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为此,云南也流失了大量的人才。”胡聪林说。
立志于做“球探”的刘先生说,云南缺乏职业队,如果断开国家和政府给的那口“奶”,球员就得靠自身实力吃饭,只有少部分人能走上高水平的赛场,大部分人则被打回原形。
No.3父母纠结
走职业竞技这条路,外面光鲜,但内里却无比艰辛,无论是难以预料的伤病还是孩子不可预期的未来,都让不少父母纠结。受困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压力,许多家长只好让孩子放弃足球梦想。云南省足协的一名教练告诉记者:“不光是教练选学员,学员的家长也选教练,比如我最近刚选了30多个孩子,最终来的只有10多个,一些足球好苗子就这样流失了,让人痛心。”
一位家长的担忧代表了大多数父母的心声:首先是文化课,对于走足球职业化的孩子来说,学习文化课是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每年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和训练,会占据了孩子很多正常学习、考试的时间,势必导致孩子学习跟不上;另外,伤病也是足球运动员的天敌,谁都无法保证孩子在训练、比赛时不受伤。总体来说,孩子的职业化踢球道路,变数太多、风险不小,这无形中给家长和孩子都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家长于是不再让孩子踢足球。
展望 足球道路会越走越宽
胡聪林认为,“培养兴趣,健康第一。”应该是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的首要目的,发现孩子确实在“踢球方面”有过人之处,再考虑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
胡聪林建议:确实有足球天赋的孩子,在15岁之前最好立足学校,依托当地高水平的训练平台进行培养。一个原因是孩子年龄小、变数大,过早离开父母,背井离乡出去踢球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另一个原因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优秀运动员成长也至关重要。目前,正值中国足球改革的利好环境下,校园足球普及力度加大,全国各级精英青训中心建立,足球青训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当然,随着足球改革工作的推进,政策制度的逐步落实,相信这条“狭窄”的路会越走越宽。
记者 包涛 文 刘普礼 周明佳 摄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