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自白道出的是制度漏洞
官员落马之后,常会在自述材料里写下贪腐生涯的心路历程,其中不乏“雷人”之语。如近日受审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原副主任廖小波就称,自己给企业和个人办事,办的都是大事,办的都是好事,而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复杂细致的工作辛劳,不是白拿钱。南京六合区交通局原副局长徐亚俊在受审时说,别人送不送钱,他工作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但社会风气就是这样,自己受贿也是被动的。
这些“雷人”言论甫一出现,就招致了舆论的嘲笑与挖苦。即便仕途已走至绝路,也不忘在最后一刻做出无辜的可怜状,给自己的贪腐行为洗白,还把责任推给社会风气。这些言论对于落马官员来说是“情真意切”的自白,对于公众来说却是笑料十足的段子,更让人看到贪腐事成之后,落马官员是如何扭曲心态,以求心安理得的。
这些腐败官员落马之际的绝望呜咽,往往是口不择言的结果,确也道出了部分实情,不能仅仅当作笑话看。就以廖小波“办的是大事、好事”而言,可能其并未撒谎,在帮助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他确实花了大力气。但是深究之后却让人疑惑,企业发展为何一定要官员徇私帮忙?凭借企业守法经营就无法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其实,官员有忙可帮,还是因为有权在手,廖小波的话道出了不少地方的政商生态,或许本该是应得的,却因为简政放权不够,不得不打点官员、疏通关节,可见光干事业还不行,还得有“能人”搭把手。
徐亚俊的“被动受贿论”亦是同样道理,别人送钱与否与他是否作为没有关联,就算这是实话,那为什么正常做事还会引来一波送钱的?还不是由于权力无从监督、自由裁量的空间太大,送钱也不过是买个放心,保证不出岔子。至于社会风气如此,则是长期监督乏力,习以为常、浑然不觉了。
这些落马官员的“雷人”自白固然可笑,但警示也不少,既道出了贪官的“心声”,也暴露出了制度的漏洞。随着反腐的推进,类似的现身说法可能会越来越多。这些忏悔录不能只是大快人心的语录,还应梳理背后的社会语境,指向一个个实在的问题。尤其是当前反腐要从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推进,制度的查缺补漏就十分重要。落马官员的自白或许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但震慑是一时的,若想形成长效的震慑力,把制度建设得完备、牢固一些才更可靠。
信仰的迷失、欲望的失控、底线的逾越和制度的缺失,往往都会在落马官员的自白里一览无余。有些人是掩饰、狡辩,作最后一搏;有些则是寄希望于说出痛彻心扉的话,争取得到舆论的谅解、法律的轻判。无论其动机如何,对于公众来说,更重要的是辨识出自白背后的真相,作为今日的警醒,明日的借鉴。(王子墨)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