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守望者

09.10.2015  15:41
——云南高院民一庭到迪庆开庭调研侧记

  近日,笔者随同云南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走近云南海拔最高的地区——迪庆州,去开庭、调研。期间,走高原,进峡谷,沿江行,近法庭,聆听到了雪域高原边疆民族地区法官们的心声,见证了他们无论是在江边、在峡谷、在高山、或者在手摸云彩的地方、身处寒冷的地方、人少荒凉的地方……不畏路险水急,涉水爬山,把百姓的事即便是细小的事,放在心上,化解于火堂边,桃李下,田间地头,守望着高原的宁静和发展。

  印记:守望雪域高原的法律人

  镜头一:能得到老百姓认可,心里也很幸福。在滚滚的金沙江畔,香格里拉市法院金江法庭静静地矗立着,聆听着江水的奔流,守望着这片山区的优美和宁静。

  走进法庭,一个身着浅色短袖麻布衣并浸着汗水斑迹的中年男子,穿着灰色的裤子和一双运动鞋,热情地迎过来与我们握手。若不是迪庆中院民民一庭庭长潘敏声的介绍,我们真的认不出他就是这个法庭的庭长——彭灿华,纯粹朴实的百姓装束,让我肃然起敬。

  彭灿华介绍,金江法庭距离香格里拉市188公里,辖区面积99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族、纳西族、藏族、傈僳族、白族、苗族、回族、彝族、普米族等9个民族,有三万多人,属多民族共融之地,也是云南38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

  交流中,得知彭灿华先后在香格里拉县法院三坝法庭、金江法庭、县法院工作,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后,于2008年又回到金江法庭。提起法庭工作经历,彭灿华充满了自豪,他说,“在法庭工作久了,和这里的百姓也熟了,虽然和爱人分居,但能得到这里老百姓认可,心里也很幸福。

  走进金江法庭荣誉室,墙上挂满了 “先进法庭”、“先进集体”奖牌。彭灿华介绍,从2008年至今年7月,金江法庭的办案数量占到了法庭设立30年的近三分之二,至2014年适用调解的268件案件中,调解结案262件,结案率达97%以上,其中252件是通过庭前调解结案。

  彭灿华说,“在民族地区处理民事纠纷案件,很适合调解方式,用调解方式化解民族地区民事纠纷,不但避免了当事人对簿公堂,而且还节约了诉讼成本,提高了办案效率,确实能促进民族地区多民族共融和谐发展。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很少用判决书结案,大部分是用调解书结案的。

  镜头二:虽丢了爱情,但铸就了赤心。走进“三江并流”腹地的维西县法院叶枝法庭,别致的法庭大门两侧,醒目的汉语和傈僳语在阳光照耀下在蓝天映衬下熠熠生辉,站在法庭的楼顶,就看到澜沧江面红色江水的奔流及村寨袅袅的炊烟……

  叶枝镇书记宋斌介绍,叶枝镇自古以来就是“滇藏茶马古道”上主要物资集散地和“三江并流”区腹地,傈僳特色文化也是叶枝镇独有的文化遗产,这里有傈僳、纳西、独龙、藏族等9个民族,风景优美,民风纯朴,多年来,叶枝法庭法官走村串寨,加大巡回法庭审理力度,不断宣传法律,有力地化解了一桩桩民事纠纷,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

  叶枝法庭庭长陈章军说,2015年以来,叶枝法官共受理民商事案件33件,已审结了26件,大部分案件是调解结案,同时接访来信来电765件。多年来,法庭始终坚持“调判相结合、调解优先”为原则,让“阳光司法”走入村寨、走入田间地头……

  在采访中,得知陈章军已30多岁,还是单身,当年在北方读大学,从江南祖籍的繁华走入大山,怀揣着法律人的梦想和对法官职业的憧憬,考进三江腹地维西县法院,走过五年,虽丢了爱情,但铸就了对司法的赤心,守望着澜沧江的奔流,也坚固了年少的初心……

  镜头二: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无怨无悔。在前行德钦法院路上,我们途经一个隔着澜沧江对岸、挂在半山腰、名叫谷扎村的村庄山脚下休息时,陪同我们的潘敏声庭长深情地说,“对面村庄是我爱人的老家。”我问,“家里还有亲戚吗?顺便可以回去看下。”他说, “老人还健在,去年开庭办案也经过三次,也没它事,老人也理解我们。”在与潘庭长对话中,似乎感受到他的内心犹如村庄下的江水在涌动……

  “再过两三年,我就退休了,将来有时间时来这里呆一阵子,也可陪陪老人”,潘庭长在迪庆中院有三十多年了,除了在行政庭工作三年有余,其余时间从没有离开民事审判工作。他介绍,“自己的祖籍山东,父亲上世纪60年代作为大学生来到这里支边,克服了语言上、生活上、气候方面的困难,与藏族母亲成家,把自己青春和事业都奉献给了藏区,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没有离开这里,在这里,父亲经历了藏区土匪横行时期、国家困难时期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好时代,也见证了迪庆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一生忠诚、正直、踏实,经常教育我和兄妹们要做个正直的人。

  在与潘敏声相处的几天,的确感受到他对工作的认真,对职业充满了自豪,做人的正直。他说,“自己曾经有机会竞选院领导岗位,但宁愿放弃,也不离开法官职业,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离开维西,进入德钦地区,明显就感受到空气的稀薄和秋天的寒意。走进德钦法院,若稍微快步上楼梯,就要喘大气。但这里的法官克服重重困难,秉承着“缺养不缺精神”的品质,守望着神圣职业,也守护着这片神圣的热土……

  开庭:法官要确信内心的善良和公正

  9月22日上午,上诉人维西某公司与被上诉人重庆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在迪庆州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开庭审理,审理本案的审判长是省高院民一庭庭长袁学红,也是本案的承办人。

  庭审中,除了双方委托代理人到庭外,一方的当事人到庭参加了庭审,另一方的当事人在旁听席上仔细旁听了整个庭审。庭审中,双方互不相让,各为其说,为了保证他们权利及查清案件事实,整个庭审,审判长没有打断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也没忽略每一新证据举证和质证,他们“跑题”时,审判长耐心地引导,及时控制当事人的激动情绪和不文明言语。两个多小时的审理是流畅的、公开的,审判长的庭审技能也是完整的、严谨的、灵活而不拘泥……

  “为了查清事实,尽量让当事人把话讲完,耐心倾听是法官的基础功,也是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袁学红这样说。

  庭审结束,袁学红法官没有及时离开法庭,而走到当事人中间,为他们做起了调解工作,由于双方当事人都能到庭,并参加了庭审的全过程,对案件事实都心知肚明,只是缺少沟通和诚意,为了尽快化解他们的纠纷,打开他们猜疑的心门,审判长通过半个多小时说服,双方有了初步共识,也露出久违的笑容……

  “法律不是冰冷的,法条适用也不是机械的,法律也是有温情的,最终化解当事人的心结,平息矛盾,是民事法官最终的目的。”庭审后,袁学红还说,“审理民事上诉案件,通常情况下,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大都是在二审法院开庭审理,但有些案件,把庭审开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法院所在进行,通过与当事人直面,便于查明案件事实,还原案件事实真相,从而确信法官内心的良知和公正,切实化解平息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在与袁学红交流中,笔者明白了他们这次到迪庆中院开庭的初衷,“既能示范庭审,也能庭审交流,还能对于本辖区法院民事工作进行调研。

  在庭审中,迪庆中院所有民事法官也旁听了此案的审理。

  “迪庆中院民事案件一年约有80多件,比着发达地区法院,还没有一个法官承办的案件数量多,这次袁庭长一行来开庭,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迪庆中院民一庭庭长潘敏声告诉笔者。

  法律素养是法官的骨架,良知和公正是法官的灵魂,能力是法官的自信,法律涵养是法官的风度。以高者为师,点点浸润,就会自知不足。袁学红法律科班毕业后,从书记员干起,经历了审判员、庭长、中院副院长,在民事审判岗位一干20多年,用心地探究着,热爱着,坚守着自己法律的信仰,践行着对法治的热爱和憧憬,对工作严格要求充满热情,以“希望别人好”的胸怀,坚守着法律人的初心。通过这次庭审,在袁学红法官身上不仅仅是看到他的流畅庭审技能,也看到了庭长深厚的法律素养和功底,更多地是彰显了一个老法官对职业的责任担当。

  调研:倾听心声 探求需求

  “这次省法院民庭第一次来我院,就当前我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面对面指导与答疑,我们基层法院很需要,通过今天的座谈和交流,我们深受启发,也拓宽了视野,深表感谢。”维西县人民法院何副院长说。

  9月22日下午,袁学红组织迪庆中院法院民庭法官干警、辖区部分基层法院分管民事案件的负责人及相关庭室法官干警进行座谈。

  座谈中,大家听说袁学红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就自己在审理或者接触的民族地区民事案件中出现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新的矛盾纠纷,坦诚而虚心地提出疑问;针对大家的交流,袁学红认真听取大家提出的问题,并对大家提出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民间贷款纠纷、拆迁带来的纠纷、婚姻纠纷、立案庭在立案中遇到的问题等存在普通问题,以多年实践经验,从法律、政策、民族地区条例等不同角度都一一进行释疑解答。整个座谈,讨论问题热烈,探讨问题真诚,释疑沟通用心,也彰显了民族地区法官对法治的热爱与执着。

  “对民族地区出现的新情况,也是在内地很少遇到的新纠纷,我们将认真梳理,进行调研,尔后再做回复。”袁学红在听了一庭长汇报自己在审理婚姻案例出现的一夫多妻财产分配纠纷中出现的新情况后,如是说。

  “我们在省城工作,不能高高在上,只有接触基层,走近边疆,才能真正了解基层法官的苦乐,感受他们对司法事业的坚守,也能真正发现基层法院在审判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和他们的需求。

  在后来的几天,我们沿着金沙江、澜沧江,先后走进金江法庭、塔城法庭、维西法庭、叶枝法庭、德钦法院,一路上,江河奔流,山耸入云,坡陡谷深,路险崎岖,犹如盘龙逶迤于深谷,游动于云端,让人惊悚胆寒,行驶中,偶有碎石从陡峭的山崖滚落在车前,才真正体会到这里的法官办案的艰难,但山高、峡谷、江急、路远、天寒、谷热、寒冰……从没阻止着这里法官的脚步。

  深入基层,基入一线,才能真正了解民族地区边远法院、法庭的情况和需求,更好地读懂高原山区法官内心世界,从而哟坚定自己的职业,更好地用法律服务于群众和社会。

  无论是在迪庆中院,或者是在基层法院、法庭,大家都想借此机会提出疑惑诚恳询问,作为处理过上千件,接触过上万件民事案件的法官,袁学红对他们所提出的婚姻纠纷、民间借货、建设工程、相邻关系、交通事故、侵权矛盾、土地流转等审判中出现的新问题,立案管辖、立案登记、举证认定、发回重审、新证据认定等程序问题,一一作答,对他们在审判工作提出的问题,认真记录。

  德钦法院鲁茸尼玛副院长说,“省院民一庭第一次来到我院,为我们民事法官指导、传经,开阔了眼界,打开了绳结,真的很难得,也很感动。

  所到法庭,袁学红还详细询问法庭的电子签章、信息建议、案件类型、案件数量,就是想通过调研,掌握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纠纷问题,推进法庭科技信息建设,减少山区因地广人少、路险难走造成当事人立案难、送达难的问题。

  解决问题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守望一方和平安祥,对用心的法律人,它不是口号,而是走心,更是行路……

  在返程的路上,金沙江依然涌动奔流,澜沧江破冰劈山执着远方,而这里的法官,无论是在群山峻岭、高山峡谷,或者是在山耸入云、氧气稀薄的高寒地区,他们守望初心,似奔流守如山,矢志不渝奔流不息……

  (作者:刘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