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最佳时间窗口尚未开启

12.12.2014  15:02
  11月CPI创5年新低,有了通缩的风险,降准的呼声就来了,最快周内降准的言论喧嚣尘上。看起来是有道理的,尤其在前一阵降息之后,降准是肯定要降的,只是该不该现在的问题。

  降息和降准,终极目的是让宽松出来的钱流入最需要它的实体经济。上次降息的效果怎么样,估计大家已经有所耳闻。据说管理层都愤怒了,又拍桌子了。他们调查了下情况,发现降了息,这些实体经济还是都拿不到钱。甚至实体经济自己都不愿意做实体了,别说拿不到钱,就算拿到了钱也是投入股市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无论如何钱就流不到实体流不到中小企业呢?关键就在商业银行。这些银行把钱都干嘛了呢?能到股市的就直接到了,直接到不了的,也要千方百计地绕一百个弯去股市。

  如今,还有哪家商业银行傻到要去向中小企业放贷呢?别说股市了,横在中小企业上头更有意思的项目多了去了。今年的财政政策投入依旧巨大,尽管没有听说政府进行几万亿投资,但是高铁、核电、特高压、水利、环保等缺位的大型项目实际上并没有减速,如今是“结构性大投资”时代。这里面就涉及一个问题,既然国家支撑的项目没有进入稀缺状态,那么尚能温饱的商业银行,就没必要也就更不愿意去啃中小企业这些并不好吃的骨头。

  财政项目的虹吸效应,成为抑制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不到饿死的边缘,就不可能动脑筋去考虑如何贷款给中小企业。

  当然了,商业银行也不是真能这么瞎折腾胡作非为,至少也得给监管层一个交代。毕竟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跟美国不一样,商业银行是要听话的,连行长都是任命制的。所以监管层还是有权力强制其放贷给中小企业的。

  这个时候,稍微“有点脑子”的商业银行,就玩出花样来了。上个季度开始,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干脆连存款头寸都开始下降了。商业银行摆出了一副“没钱怎么贷”的无辜脸。你监管机构再有权力,我现在连存款都少了,你总没法逼我放贷了吧?

  说到底,中国银行业根本不是没钱,而是不愿意贷款。要是真的银行缺钱了,那么央行当时就首先是降准而不该是降息。当时降息并不是央行的妥协,降息是给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以信心。压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这才是关键。

  只是问题来了,降息之后到现在,实体经济还是贷不到钱,效果还是没有很好体现。终归的问题是,其它方面还没有理顺,你再宽松再降准也没用,钱还是流不到实体经济。

  所以,必须要把商业银行的那些口先给堵住再说。还没堵住之前,就再来个降准,那真是刚好继续去助推股市了。股市只会更疯狂了。

  国内几个重要部门最近都不好过,尤其是央行。此前的全面降息实际上成为了引爆本轮蓝筹行情的一个关键。央行心里是挺苦闷的,原本打算借着降息来压低全社会融资成本促使资金涌向企业,而最终的结果是,股市成了吸纳资金的池子,企业该没钱还是没钱,社会的成本反而被抬高。虽然怪不得央行——A股本身太便宜了这是历史原因,但明摆着的问题是,央行必须要面对这个状态:后续继续释放流动性,不可避免地股市会成为进一步吸金的海绵,但是停止释放,意味着下游的不少企业很可能熬不过明年。

  总之,降准肯定是要降的,降息也还是继续会有的,只是眼前降的话,效果不是特别好。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