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豪在云南代表团开放日上推介高原特色农业
陈豪和阮成发回答媒体提问 雷桐苏/摄
“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在‘特色’上做文章、在‘优质’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陈豪
“在去库存方面,商品房存量下降,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借这个机会,我也给云南做个广告,昆明、大理、西双版纳房价都不贵,欢迎大家到云南买房。”
——阮成发
昆明信息港讯·都市时报 记者乔长红 3月7日上午9时,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云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会议向中外媒体记者开放。
来自46家中外媒体的83名记者纷纷架起“长枪短炮”,争相提问。代表团团长陈豪、副团长阮成发先后回答了大公报(文汇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报道杂志、香港卫视、中国日报、新华社、路透社等媒体记者的提问。
跨越发展
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
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
大公报(文汇报):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未来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在过去的两年里,云南在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跨越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怎样的步伐?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陈豪: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云南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两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记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在实践中加以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跨越发展、全面小康这一重大使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三个定位”建设加快推进,云南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我们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体系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变,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去年非烟工业增长12.3%,实现了快速发展。
我们着力补短板破瓶颈。长期以来制约云南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基础设施薄弱,我们启动实施了路网、航空网、水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大会战,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134公里、在建2757公里,铁路营运里程3650公里、在建2026公里,机场数量达到14个,沪昆高铁、云桂铁路全线贯通,云南迈入了高铁时代。
我们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开展“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城乡环境提升行动,森林覆盖率达59.3%。全面停止和整顿小水电、小矿山开发,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定好转,县城及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所有州市政府所在地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3%。云南只要是晴天,就是蓝天白云。同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得到加强。
我们扎实推进辐射中心建设。以改革促进开放,全面加强和周边国家、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各类开放合作功能区建设不断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覆盖75个国家和地区,130多家全球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进驻云南,一批区域性国际组织落户云南。
我们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深刻汲取白恩培、仇和等严重腐败案件教训,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认真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相结合,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
脱贫攻坚
云南立下“军令状”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华社:请问云南对下一步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哪些具体部署?
陈豪:云南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到目前为止还有350多万贫困人口、88个贫困县,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第2位,贫困县数量居全国首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立下的“军令状”。
我们聚焦重点难点,实施集中攻坚。特别是聚焦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效实施“镇彝威”等革命老区和怒江州、迪庆州等重点区域脱贫规划,加快25个边境县脱贫步伐,全面解决34万承担着固边守土重任的贫困人口脱贫,加大对“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力度。
我们突出精准施策,保障稳定脱贫。着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形成可持续增收机制;实施教育精准资助政策和医疗扶贫特惠措施;健全社保兜底政策,建立保险、救助等风险防控机制,完善脱贫长效机制。
我们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坚持“输血”与“造血”、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干部与群众并重,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提振干部的精气神,立起贫困群众的志。重视选好用好脱贫地区致富带头人,精准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强化党员干部示范效应。
我们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合力攻坚。实行最严格的考评制度、督查制度、资金监管制度和驻村工作管理制度,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引导市场主体资源、金融资源和科技人才资源向脱贫一线集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定不移去产能
实现煤炭行业去产能154万吨以上,退出粗钢产能580万吨以上,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地条钢”。
分类施策去库存
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确保商品房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
多措并举去杠杆
为经济发展留出新空间,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精准发力降成本
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突出重点补短板
着力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教育卫生等领域短板。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烟草、水电、有色金属等传统支柱产业,推动产业变革,使老产业、“老牌子”重获新生、再创辉煌。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旅游文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现代物流八大产业。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瞄准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谋划一批未来的产业,使云南的产业形成现有优势产业、正在建设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互支撑的产业体系。
编辑:黄頔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