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车改需多方监督
有余
近日,针对车改一直存在的“不够用”“倒贴钱”这样的基层声音,及公务交通补贴会否成为 “新福利”?如何切实防止公车、补贴“两头占”?这些担忧疑惑,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进行了解答。(人民日报)
解释不仅高大上,简直伟光正。但笔者认为,要想将车改和车补真正落实好,还需将其公开、透明在阳光下,接受多方监督。
车改这一政策从“诞生”伊始就没有顺畅过,人民群众看车改,觉得是公务员们又一次“形象工程”,是创造“新福利”,甚至公车、补贴“两头占”;而领导干部们则是担心车改后失去公车待遇,心理落差大;基层公务员们则担心车补标准能不能公平公道,解决实际工作困难。总之一句话,大家都为车改操碎了心。
为了平息种种疑虑,笔者认为必须将车改落实阳光下,公开在多方社会监督中。
车补必须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那么各个地区、各个单位的车补标准则会不同。这样的“不同”是否合理,是否不惨杂质则需要监督,不能由于标准的不实际,让公务人员怕贴钱“不敢为”,有的为省钱“不愿为”的情况发生,更要防止“新福利”甚至“一边拿车补,一边用公车”的现象出现。
另一方面,车改破冰在很大层面上展现出我们党反对奢靡腐败的作风,表明干部是人民公仆的态度。邀请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车改,更有利于实现这拉近干群关系。当然,既然要求全社会广泛参与车改监督,就包括要接受媒体监督,不要像防火防盗一样防记者,更不要出现记者一曝光就被说“影响政府形象”,鼓励媒体跑在监管的前面。
更为重要的是,在车改的同时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不能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更要杜绝拍卖或政府采购过程中滋生的其他腐败问题。
车改是为了从源头上杜绝少数部门、少数公务人员公车私用、超规格配备公车等不正之风。帮助公务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以勤政、廉政的公务形象取信于民,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车改曝光在阳光下,才能真正促进作风转化,让群众看到改革的诚意,真正遏制腐败和行政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