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9·18 防空警报响彻春城
记忆 昆明5年遭日机轰炸52次
从1938年9月28日第一次轰炸到1943年12月22日,5年多的时间里,日机前后轰炸昆明52次。
云南省近代史和地方史权威专家谢本书介绍,抗日战争期间,昆明虽没有直接受到日军袭击,但仍遭到了敌机的狂轰滥炸。当时昆明五华山地势较高,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于是就有一根高竿,如果日军飞机轰炸,就会升起红灯笼,当升起3个红灯笼,就代表飞机很快来到,百姓赶快进行躲避。
而汪曾祺则在他的《跑警报》中记录下抗战时昆明人是如何应对的:“警报有3种。预行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已经起飞。拉空袭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进入云南省境了,但是进云南省不一定到昆明来。等到汽笛拉了紧急警报,连续短音,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来的。”
解疑 昆明人防工程都在哪儿?
从《昆明市空袭时民众疏散区域分配图》来看,抗战期间昆明城内共有11处疏散民众的区域,以小西门、大东门、大西门、北门等13个城门口或缺口作为疏散民众的出口。而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防工程建设也有了极大发展。
市人防办工作人员介绍,《人民防空法》规定,人防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地下车库多是人防工程,大部分新建的高层建筑和住宅区基本都有防空地下室,大部分平时作为车库在用,战时都可以到下面去躲。”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而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车库不同于普通地下室,必须具备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各种要素条件要求,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防护、防化能力。防空地下室由外墙、缓冲墙、防爆门、封闭门、防护隔墙等部分组成。此外,城市地铁是人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地铁以交通运营为主,战时则承担着人员临时掩蔽和疏散、重要物资输送的生命线作用。值得关注的是,昆明近年来还转变人防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人防、市政、地铁同步建设。大力推进白云路、三市街两个公共人防工程建设。 (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
声音
警报响起时他们在想什么
“警报响起,让我们时刻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市民张弛云
“听着听着防空警报,竟然眼眶湿润了,吾辈当自强!”——市民李文生
“当你静静听警报声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有国才有家。”——陈俊文
“十五分钟的警报,一生不忘的历史,每一次都震彻心底。”——市民张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