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暑要牢记: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速读 中暑是夏季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中暑和气温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夏季气温偏高,很容易导致中暑的现象。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容易中暑。中暑会损伤人体的组织和器官,严重的还会让人死亡。所以,夏季预防中暑的措施是很重要的。
特邀专家 吴英 云南省中医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云南中医学院急诊教研室专职副主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常委,云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急救医学》编委。
中暑是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障碍所致的一组急性疾病。以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升高、脉搏急数、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易并发意识障碍和肾功能衰竭。该病无传染性,无特殊发病群体。俗称发痧,古称中暍。
中暑有先兆
吴英介绍,正常人在烈日下暴晒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时为中暑先兆,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
在气温骤升及温度亦高时,中暑极易发生,尤以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见。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现外,尚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开始下降、脉转细速等表现,而在数小时内能恢复者为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并伴有高热、昏厥、昏迷、痉挛,或一日内不能恢复者为重症中暑。
中暑者忌过量饮水
吴英提醒:“轻症中暑应将患者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平卧或坐下,并用凉湿毛巾敷前额和躯干,多饮水,如鲜果汁、清凉饮料,也可口服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重症患者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在处理中暑时,应该注意:
不能过量饮水。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时会更加大汗淋漓,反而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的大量流失,严重时会引起抽搐。如此便是得不偿失。正确的方法应是少量多次,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不能过量进食。不能吃油腻劳腥的食物,过多的食用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所以应尽量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东西,以适应夏季的消化能力。
不能偏食辛辣,少进冷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助热化火,易导致火毒炽盛;过多食用生冷瓜果会损伤脾阳。
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果汁含钾较多,是极好的消暑饮品,如:绿豆汁、黄瓜汁,橙汁等。
出汗多要补充盐水
吴英说,预防中暑从以下几方面:
1.出行躲避烈日。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人体每天需补充1500-2000ml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以补充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3.保持充足睡眠,注意调节心情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昆明日报 记者彭惠玲 通讯员宋艳丽)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