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昆明中学生的2015阅读简史
段旭
涂琪瑾
杨楠
徐奕雯
柳雨婷
王杰
郭富财
顾晓舒
张春璐
高逸喆
网络时代,如今的90后、00后们在坚持阅读吗?他们是否如我们想象的那般只对电子产品、网络游戏感兴趣?日前,记者寻找了10个昆明中学生,通过他们的阅读故事,为读者们展现当今中学生的阅读状态。从中我们惊喜发现,阅读依旧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精神享受,他们的阅读感悟,甚至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刻且独到。
接受采访的这10个孩子,其中大多数人报名参加了书香昆明·最美读书大使评选,这一活动是最近火热举行的都市时报2015年度好书评选系列活动之一,希望有更多的爱书人加入我们,为这个城市传递榜样的阅读力量。
段旭
(15岁 昆明市第三中学高一)
希望像郭敬明那样写书拍电影
第一次见段旭,是在南屏街的昆明书城,她留着文艺的空气刘海,戴着一顶卡其色帽子。记者在书城卡座里转了一圈,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在低头做着作业,只有她在悠闲地看着课外书,凑近一看她正在看《绾青丝》。她简直就是“言情小说”的忠实粉丝,每年要看数十本言情小说,而且也想成为一名言情小说作家。“我希望我能当一名作家,像郭敬明一样写很多作品还拍成电视剧。”段旭告诉记者。
段旭经常到书城看书,她喜欢这里的阅读氛围。在她看来,选书的第一标准是题材是否吸引自己。
“我从小学就开始看课外书,然后觉得小说里面的世界很浪漫,就很喜欢。”段旭的阅读速度很快,据说最快的一本书她只用了两天的课余时间就看完了。段旭喜欢的书很多,如《明晓若溪》、《何以笙箫默》、《左耳》、《小时代》、《琅琊榜》、《云中歌》等等,甚至连《天使街23号》这种十多年前的言情小说经典她也都看过,“一直以来学习本来就很紧张了,看这些小说让我觉得很放松、愉快。我也会读《红楼梦》、《水浒传》那些经典的小说,但我觉得读书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我喜欢什么就读什么,我的父母也很支持我。”
涂琪瑾
(14岁 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二)
需要寻找书本之外的真谛
初见涂琪瑾,就觉得人如其名:瘦瘦小小的她,一定是个很酷的女生。了解多了,却也感受到更多她的有趣。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的她,完全没有一个所谓好学生该有的样子——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常常会聊着聊着天就忽然消失的涂琪瑾,称不上特立独行,但十足我行我素。
六岁开始读古龙,读完立志“我要学武”。后来又喜欢上儒勒·凡尔纳,看的第一本是《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完并非“我要探险”,而是“想成为一个植物学家”。读完川端康成和村上春树,初中开始涂琪瑾就不怎么读小说,转而爱上现代诗歌和散文。她说自己喜欢泰戈尔和徐志摩的诗歌,还有贾平凹的散文。特别是徐志摩那首《月下待杜鹃不来》,“很美很细腻”。
2015年,远不是涂琪瑾的阅读大年,从初中时可以“一周读一本”,到今年一共读了十几本,这样的落差既有个人原因,也是学业压力的体现。即便如此,《呼兰河传》、《悲惨世界》、《浮生六记》,亦都是响当当的好书。“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其实就像是在行路,他的文字又给人一种苦涩后的回味之感,文化的厚重使人苍老,但读他写的文章,却使人轻松。”瘦瘦小小的涂琪瑾,在阅读上,自有一套。而且,她才刚刚14岁哦。
杨楠
(15岁 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
名家作品值得反复回味
“我喜欢叙述性强的书。”和杨楠的第一句对话,就让记者觉得她是个自主意识非常强的女生。在紧张的高中课业下,杨楠算得上是一个爱读书的学生了。整个2015年,她读了10多本书,虽然数字不是特别大,但每一本书的含金量却是非常高的。
莫言的《蛙》、《追风筝的人》、《我在雨中等你》都是杨楠在这一年中读过且非常喜欢的书,“读那些叙述性强的书就感觉像是有人给你讲了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而且我看的大多都是名家的作品,看他们的作品可以学到他们讲故事的方式,提高我自己讲故事的方式。”说到喜欢的原因,杨楠如是说,《追风筝的人》她反复看了好几遍,这本书也是她近期最想推荐给大家的一本书,她觉得名家的作品是值得反复回味的。
最近杨楠的阅读涉及了一个新的领域,科幻。《三体》是她的入门书:“初次看到《三体》,第一次跟着作者站在了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待世界、问题,这样的高度,让我感受很震撼,开阔了我的视野。”杨楠在看完《三体》后,发现自己在遇事时时常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多读经典名著”是杨楠2016年的阅读计划,虽然每年的阅读量不小,但她阅读经典的数量确实屈指可数,在阅读了很多新作后,她觉得自己更应该回归经典,去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
徐奕雯
(15岁 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
阅读面极宽的安静女生
乍一看徐奕雯,就知道是那种安安静静、喜欢读书的女生。9月份刚刚升上高一的她,说现在比起过去,“读书的时间大幅度减少了。”因为作业多了,内容也变难了。不过语文老师还是很贴心地“每周给我们一堂课的时间专门作为阅读课,大家自由阅读。”
徐奕雯说,自己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主动地找书来读,“第一本书好像是F.H.伯内特的《秘密花园》。”随后的读书生活,就是一两个月去一趟新知书店,然后抱好多书回家。
2015年,徐奕雯说自己的阅读量大概在20本左右,从她选出的自己最爱的几本书的类型迥异看,阅读面宽的确是她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一如她最爱的作者,从龙应台到刘慈欣,从梁红到南派三叔……
聊《看见》:柴静从一开始对新闻一无所知到后来非常受欢迎,其中经历了很多。从她的经历来说,看到了很多真实发生的事情也学到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方法与态度。这本书写得非常非常的真实,看见别人的生活的同时,也能让自己进行反思。
聊《盗墓笔记》:这本书虽然描写的是恐怖的情节,但其实讲述的是人性的本质。用很简单的语言,把人的努力、善良和丑恶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柳雨婷
(18岁 新迎中学高三)
内心有个图书的温柔乡
“大概外表粗糙的女生内心都有温柔乡,要找个寄托。”柳雨婷这样解释喜欢的作品风格和自己性格差异颇大的原因。
高三的生活枯燥无味,读书或许就是最好的调节剂,但学业繁重,读书的时间自然屈指可数。对于爱读书的人而言,这些或许都不是事儿。莫言的《檀香刑》、白落梅的《陈迹清欢》、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 ……柳雨婷在升上高三的这一年读了很多书,这些书里,她最爱冯唐,《活着活着就老了》让她感受到作者的狂野和荒诞,这种独特的个性和笔触使她对冯唐的才华欣赏不已。
柳雨婷七八岁就开始自主读书,但大多是课标要求的内容。初中开始喜欢读言情和武侠,而现在最喜欢看科幻、悬疑以及意识流的作品。她的阅读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只要感兴趣,她都拿来读。喜欢庄子《逍遥游》的天马行空,喜欢鲁迅的文辞犀利,喜欢莫泊桑的故事丰满。她喜欢窝在被窝里看书,甚至有被书脊砸到流鼻血的经历。
至今,柳雨婷已经积累了至少一千册的阅读量,每年至少看三四十本书。也因此,她的作文成绩很好,被同学称为才女,但对她而言,读书这件事情,如果有太多功利心,还不如不读为好。“读书是为了快乐而读的。”柳雨婷淡淡地说。
王杰
(18岁 新迎中学高三)
最喜欢现实主义作家余华
王杰原本不那么喜欢看书。遇到了现在的语文老师之后,因为老师的推荐,她开始对很多小说感兴趣,觉得小说很好玩。
《生死疲劳》、《人面桃花》、《平凡的世界》、《围城》、《活着》……今年,正处高三的王杰利用课间时间看完了这些书,也因为这样,一本书的阅读时间都比较长,光是《生死疲劳》,她就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才看完。他最喜欢书中的一句话,“生死疲劳,从贪欲起”,18岁的年纪,对这句话却感受颇深,她觉得人若有太多贪欲,则内心无法快乐。
王杰最喜欢《许三观卖血记》,时常被其中的情节感动而落泪。“一个父亲,为了家庭多次卖血,当他知道大儿子不是亲生儿子时,他仍然坚持卖血救大儿子。”王杰说,小时候她生过一场大病,父亲没日没夜的照顾让她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读这本书,则让她更加懂得普天之下父爱的深沉。
作为一个典型的90后,王杰的阅读喜好却有些与众不同,她喜欢读的书,大多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的作品,尤爱余华。尽管那些故事和作品都离她甚远,但对她而言,内容是贴切生活的,“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书中的思想与表达的人性,是相似的,也是反映时代的。”她深记得语文老师告诉过她,小说除了名字,一切都是真的。
郭富财
(18岁 新迎中学高三 )
老子是我的偶像
“老子是我的偶像。”
郭富财突然蹦出这么一句话来,“他有别人没有的智慧:他的作品中有许多朴素的哲学辩证法,主张无为,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都很有启发……”他开始滔滔不绝。郭富财不仅把《道德经》看了一遍,还抄了一遍,甚至跑去和老师讨论了一番。自然,他说自己看懂的并不多。
但这或多或少影响了他,朋友们说他思想有问题,他不以为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如果都一样的话,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从小学五年级看完《西游记》开始,郭财富保持着每年十多本书的平均阅读量。他喜欢看历史书,对晚清时期的历史尤为愤慨。《史记》是他最爱的历史书,一通看下来,很有自己的感悟。“唐朝文化开放,虽不如百家争鸣,但利于人们自由思考。有利于我在学习中更广阔地思考。明清民族屈辱,让我不忘我中华被踏之事。儒学体系让我学会尊重他人,牢记道德乃为人之本……”郭富财说每看一些书,总能在脑子里留下一些思考。郭富财刚看完《百年孤独》,他在其中看到了一个家族必将走向衰亡的规律,知道了人生的变化莫测,繁花也终将落尽。“唯有孤独是长久的。”他说。
但对于阅读这件事,郭财富并没有太多苛求,大多随心所欲,“不求学富五车,我只寻到自己所爱之书。”
顾晓舒
(18岁 新迎中学高三)
时常躲在被窝里看书
顾晓舒喜欢看书的原因很特别,她说是因为小时候一个人太孤独了,所以只能看书。从第一本书《一千零一夜》开始到现在,她每年至少看5本书。
今年,她把《红楼梦》、《了不起的盖茨比》、《白鹿原》都啃了,时常躲在被窝里看书看到凌晨两点多,被妈妈发现时都会被教训一顿。
越长大学业越繁重,好在现在的语文老师允许他们在自习课上看书。她最喜欢《红楼梦》,喜欢看每个性格不同的人在那样一个豪门大宅不同的表现。“贾宝玉地位那么高,但与丫鬟小吏能玩成一片,不喜欢封建的礼仪制度,有自己的真性情,林黛玉在贾府想要表现自己又不想太过出风头……”顾晓舒最喜欢林黛玉,觉得她心思细腻,为一句话会流泪的性格跟自己比较像。
以前,她还会和同学一起看同一本书,然后分配角色演书里的情节,有时候也会自己发挥,随性地玩。现在自然没有那么多时间,但看书这件事却从未停止。她看书并不特定哪一种类,“中外皆有,古今兼读,人间酸甜苦辣浅尝几口,愿今后尝遍‘山珍海味’。”当然,网络小说她也看一些,“网络小说是情节取胜吧,没啥深度,要是看细节比不过传统文学。”
张春璐
(16岁 官渡二中高二)
阅读是有助“多肉开花”的养料
和张春璐聊天,是很愉快的经历。今年16岁的她,既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也不乏青春年少的活力。腼腆也张扬,敏感也洒脱——这些特点,亦混合在她的阅读生活中,让人好生好奇。
张春璐说,现在的自己,处在青翠多汁的“多肉植物年纪”,而阅读,无疑是最有助于“多肉开花”的养料。说起阅读,她的回答轻描淡写,“无聊就读书啊。”可也会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完全不适用我。”阅读会让她柔软,比如和同桌聊余华的《兄弟》,三言两语间,“我看到远处的高楼好几只鸟飞过,就特别像宋钢临死前在铁轨上看到的景象,然后那一刻我就忽然想开了”;阅读却也会让她孤单,“在读书这件事上,没有人可以交流”。
在张春璐列出的书单上,2015年,她读了30本书,这里有《活着》、《追风筝的人》、《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经典,也有《侣行2》、《易中天中华史》这样的畅销书,她还说自己因为喜欢而重读了龙应台的《目送》和《亲爱的安德烈》,可也觉得《繁花》“乱糟糟的,看不下去”。余华和虹影是张春璐在2015读过最多的作者,说起虹影,她说“她有杜拉斯的感觉”,而读《饥饿的女儿》,也很像在读《情人》,“很私人也很琐碎,那种时代的伤痛与相守的疤痕。总之就是很深刻啦。”
高逸喆
(13岁 昆明市外国语学校初二)
读每一本书都会做摘抄
高逸喆的性格非常活泼、爱笑,是身边人的开心果。他随时拿着自己的ipad,只要有较长的空闲就会打开电子书开始阅读。在他的电子书架上,记者看到非常丰富且杂乱的书单,有科幻类的《三体》全册,有中英文版的《小王子》、乔布斯自传《神一样的传奇》、以及《明朝那些事儿》,还有汽车制造类的书……一看书架上满满的书,就可以知道,他今年一定读了不少书了。
面临中考的压力,高逸喆最近爱上了励志类的书。“在考试考得不好或者心情差的时候。看看那些励志和治愈系的书,会很有启发作用。”高逸喆不止一次向记者推荐了大鹏的《再难搞的日子也要笑出来》,或许正是这本书,陪伴着他度过了很多不开心的时间,“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书来放松自己,而且我阅读每一本书都会做一些摘抄,我觉得可以提高我写作文的能力。”高逸喆让记者意外的还有他对尖端科技的求知,而他最近没有看汽车制造类的书的原因是,能找到的他都看过了,“看那些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为什么自己什么都不懂,但看完书后你又会发现自己又积累了很多知识,也会想自己造一辆车出来。”在采访过程中,好多科技专业术语从他口中蹦出来。
今年即将过去,高逸喆也已经为自己的2016年做好了阅读计划,每一个月看本书是一直都在坚持的,但今后还要加上读后感,让自己有所思考。都市时报记者 蔡晓玲 张阳 赵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