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回应经济运行热点问题:确保有限资金投向关键领域

19.11.2018  18:53

  基础设施补短板会不会增加债务风险?今冬天然气供应能否保障?政务失信治理进展如何?
  在1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就当前经济运行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补短板坚决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孟玮说,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各地方、各部门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工程项目建设,坚决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同时,管控好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做好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有关工作的同时,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孟玮说,地方政府要把握好“三个严格”。一是严格可研论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和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充分论证资金筹措方案是否可行,加大财政约束力度;二是严格项目建设条件审核,区分轻重缓急,对确有必要、关系国计民生的在建项目,统筹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合理融资需求,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三是严格担保举债行为,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金融机构关键是要审慎合规经营,尽职调查、严格把关,按照市场化原则评估借款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做到审慎授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10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7%,增速比1至9月提高0.4个百分点。
  孟玮介绍说,近期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包头至银川铁路银川至惠农段、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重庆至黔江等三个高铁项目可研报告,总里程529.14公里,总投资1031.65亿元。这些项目对于完善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等区域路网布局,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她表示,“十三五”后期,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将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既不过度依赖投资也不能不要投资、防止大起大落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储备,进一步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确保有限资金投向关键领域,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长期综合竞争实力发挥积极作用。
  已落实资源量能足额保障民生用气需求
  随着北方地区进入供暖季,今冬天然气保供情况受到关注。“目前已落实的资源量能够足额保障民生用气需求。”孟玮说。
  她介绍说,为及时应对供暖期间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11月1日开始,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并启动了日调度日报告工作机制,及时指导和督促各地处置个案问题,加强价格监测,切实维护民生用气价格稳定。
  孟玮强调,重点要做到责任落实到位,预案准备到位。地方政府是保障民生用气的责任主体,各地要根据合同确定的资源,严格以供定需,科学调度资源,优先保障民生用气需求;供气企业是保障天然气安全、足量、稳定供应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已签订合同供气;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合同监管,严肃追责合同履行不到位的企业。
  她说,要做好需求侧管理。各地和有关企业按照要求,在已有每日2亿立方米调峰能力基础上,再增加一定量的调峰能力,应对极端情况发生。同时,各地要根据本地区供用气特点,针对管道安全、短供停供等突发事件做好应急预案。一旦出现供应紧张情况,及时组织有关方面有序实施“压非保民”。
  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共清理拖欠资金33.1亿元
  政务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孟玮说,201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一些地方政府不守信用承诺、“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共清理拖欠资金33.1亿元。
  她介绍说,对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的失信政府机构,重点采取3方面惩戒措施。一是约谈。约谈失信政府机构主要负责人,及其所在地区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明确整改要求,压实整改责任。二是通报。将失信政府机构相关信息通报各商业银行,建议银行密切关注相关地区信用风险,加强风险防控措施,审慎发放贷款。三是降级。将政府失信纳入城市信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政府机构失信严重程度,降低所在城市信用排名。
  “目前政务失信专项治理的成效只是初步的,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待解决。”孟玮强调,将进一步加大诚信政府建设力度。突出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产权保护领域的政务失信专项治理行动,推动地方协调解决一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增强企业家信心。强化日常监测,加强城市政务诚信监测评价,对失信严重的地方政府提出预警报告,督促整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新华网